直面青春的弯道——关于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

分類: 图书,法律,大众法律知识读物,其他,
作者: 杜立 著
出 版 社: 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版次: 1页数: 35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9758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青春的弯道
——校园暴力为何屡禁不绝;
——盗窃,抢劫现象因何不断;
——早恋、性骚扰如何避免;
——网络游戏、网聊纠纷引发犯罪;
——变色的玫瑰:女生易受到伤害;
——“白魔”(毒品)粉碎少年的梦;
本书教你:
提高法律意识,杜绝不良影响,直面青春的弯道,加强自我保护。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中学生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权益保护工作后对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产生的一点想法。它以丰富的案例、具体的数据和简明准确的分析,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成因,概括了中
学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现象和类型,对违法犯罪产生的直接原因、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预防犯罪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认为,犯罪问题是社会问题,犯罪人的犯罪个性来源于社会,“孩子犯罪,根在成年人”,所以本书用了1/3的篇幅分析中学生犯罪的深层原因,并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特征进行了概括。
目前,我国对中学生这一群体违法犯罪现象还欠缺深入研究,更缺少这方面的专著。作者认为,深入研究这一群体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对中学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改革,对丰富社会学、犯罪学和青少年犯罪研究,对强化中学生的权利意识,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杜立,1958年生,祖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现为《中国中学生报》采编部主任、法制版责任编辑,同时还担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关心青少 年教育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从1992年起至今,在《中国中学生报》从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在《人民日报》等60多家媒体发表过相关文章,部分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其中20多篇获得各类国家级新闻奖。
另外,撰写探讨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论文近20篇,多篇论文在全国学术年会及相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奖。先后由名家提携,与之共同主编《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知识问答》、《关爱孩子面对面》等著作,独立撰写《法制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读本)等书。
目录
「前言」
「引论」
一、中学生概念
二、中学生群体的特征
第一章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第一节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的任务
一、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之现状
二、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的意义
一、对中学教育体制改革和思想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对犯罪学和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意义
三、中学生犯罪研究的社会学意义
四、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
五、促进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自我保护和法制教育
结语
第二章中学生犯罪特征分析
第一节犯罪大潮中的特殊群体
一、青少年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之辨
二、中学生犯罪是世界性问题
第二节中学生犯罪现状
一、犯罪率居高不下
二、中学生犯罪的特征
三、违法犯罪类型多种多样
第三节中学生独有的犯罪现象
一、校园暴力犯罪及暴力行为
二、“好学生”犯罪现象
第三章中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第一节中学生犯罪与中国校园特征
一、竞技教育何以生成
二、竞技教育产生负面效应
三、学校教育的乏力与学生违法犯罪
结语
第二节三种现象与中学生犯罪
一、“留守儿童”现象
二、“打工族子弟”现象
三.独生子女现象
……
第四章屡禁不绝的校园暴力
第五章侵财犯罪面面观
第六章暴力伤害知多少
第七章涉性犯罪的背后
第八章心理问题与犯罪
第九章涉及网违法犯罪的类型及对策
第十章变色的玫瑰:女学生也犯罪
第十一章吸毒、贩毒与禁毒教育
第十二章几类特殊案例的分析
第十三章创建中国特色的预防犯罪体系之努力
第十四章预防犯罪: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后记」
「几点说明」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我国的中学生是一个超过1亿人的庞大群体,虽然犯罪的是极少数,但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趋势,以及与之有关联的制度、法律等,仍有可深入探讨之余地,其意义不可低估。
第一节 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的任务
一、中学生违法犯罪研究之现状
对犯罪人有不同的划分角度,从年龄上可以分为成人犯罪、青少年犯罪,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老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等;从身份上可以分为工人犯罪、农民犯罪、干部犯罪、学生犯罪等,再细一点,可再分为大学生犯罪、中学生犯罪、进城务工人员犯罪、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少年”犯罪,等等。
中学生违法犯罪就是从身份上来划分的。中学生违法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处于闲散状态下的未成年人相比,中学生违法犯罪要少得多,但其实施违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仍然有某些规律性,而且与现行教育体制、学校的管理、家长施加的压力有密切关系,很值得深入研究。
我们过去对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重视不够,截至目前,我国学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成果颇丰,出现了不少专著,但对中学生违法犯罪似乎还缺少专门的、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大多为个案分析,或者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县市的某一阶段学生犯罪状况的分析研究,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这里有个误区不能不提及:不少研究者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就包括中学生犯罪了,没有必要单独拿出来研究;有些人则认为,中学生犯罪是极少数,不值得专门探讨。这个误区影响了我们对中学生这一群体违法犯罪现状的研究、分析和整体把握,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