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自己来
分類: 图书,少儿,励志/成长 ,
作者: 杨世梅,刘培英,吴小平编著
出 版 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 192000版次: 1页数: 137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232709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者依据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在人文关怀的环境下通过价值学习、品格构建和体验式学习,实现幼儿品行自我养成的目标。作者强调幼儿良好品行养成过程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论述了以“三自”、“四关怀”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在良好品行养成中的作用。全书论述清晰、实例丰富、可读性强,可供从事、关心幼儿教育的老师和家长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实践中的幼儿教育思考
品行教育:积累终生受益的道德财富
关怀取向:以人文精神为內核的实践模式
幼儿良好品行自我养成的特点
幼儿良好品行自我养成的实质:价值引导、自我构建
內容构建:“三自”“四关怀”的目标系统
第二章 “自我养成教育”解读
第一节 幼儿“自我养成教育”的由来
“情自激”的由来
“行自动”的由来
“理自明”的由来
第二节 幼儿“自我养成”中的教师引导
导情、导行、导理策略
混龄活动中的主导与自主
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引导
第三节 “自我养成教育”的解读
“要我学”与“我要学”
“三自”事实解读
“三自”理性解读
第三章 “自我养成与人文关怀”行动
第一节行动目标
人文关怀——核心理念
良好品行——目标指引
第二节行动实践
“对生命关怀”的自我养成
“对他人关怀”的自我养成
“对环境关怀”的自我养成
“对文化关怀”的自我养成
第三节行动轨迹
以主题学习活动为主的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一个整合课程的实例
整合课程中的多个样式
第四章 在教育生态环境中自我养成
第一节 环境与自我养成
教育生态环境的意义
物理生态环境
心理生态环境
社会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的特征
第二节 环境中自我养成
环境激活参与兴趣——情自激
环境激活主动探索——行自动
环境激活合作研讨——理自明
第三节 环境创设的策略
环境动态策略
环境辐射策略
环境赋值策略
主要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实践中的幼儿教育思考
有人曾经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教育实践中认识观点的发展:“我们正在走向一条总在我们面前延伸的地平线,当我们行走时,我们总能看到前面新的景色;当我们回首时,会看到曾经走过的风景又会跟以前不同。”
这种心情和我们写这本书的感觉很相似,这本书如果从酝酿主题开始计算的话,到现在为止历经了6年的艰难,期间不仅有在实践中的摸索,有执笔写作的艰辛,有观点的碰撞和交锋,甚至还有深藏于课题组人员脑海中的仍待解决的困惑和思考。因此,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幼儿良好品行的自我养成”研究这一表达寻找理论上的合理的解释是本书写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提出的时候,恰逢国内中小学主体教育、自我发展教育实践蓬勃发展之际。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这一命题开始,这种新颖而陌生的概念和深邃而富有革新精神的内涵,立刻引起教育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与研究。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思想的争论和研究,由认识论发展到本体论,关注人的特性、潜能、地位、作用与价值,人的发展及其与教育、社会的互动关系,并由理论的探讨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实验研究。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阶段贯彻和实施自我发展教育的思想呢?自我发展教育的思想怎样才能适合幼儿阶段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并切人到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呢?从良好品行的养成切人,显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切人口。这样说的原因有二:其一,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是幼儿阶段的重要教育任务。因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幼儿社会性培养,还是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都应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的统一,而且应该是由情到行、由行到知,然后由知和情合成信的过程。因此,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这同时也是幼儿园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二,当时幼儿园教育重认知教育、轻品行养成的倾向使得这个课题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这种态势推进了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但深藏其中的问题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