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李岩,黄匡宇,张联编著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7-1字数:版次: 1页数: 31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1010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一改过去广播、电视分著的情况,在理论和实务上将二者有机融合。理论方面广泛涉猎了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贯穿了文化学的基本精神,展示了新的研究视野。实务方面结合作者参与媒体活动获得的各种经验和媒体发展的现状,提出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见解。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新闻工作者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一改过去广播、电视分著的情况,在理论和实务上将二者有机融合。理论方面广泛涉猎了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贯穿了文化批评理论的基本精神,保持了新的研究视野;实务方面结合作者参与媒体活动获得的各种经验和媒体的发展现状,提出有现实指导性和一定前瞻性的见解:新闻意义的生发与符号的关系、广播、电视符号系统的描述、镜头的人文关怀问题,节目的编排与策划、新闻观(听)众调查、新闻节目播出方式与权限的研究、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传播格局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新闻工作者使用。
目录
上编 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共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共性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
一、传播新闻,播报政令
二、沟通监督,引导舆论
三、交流信息,服务社会
四、传授知识,丰富生活
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史略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广播电视
一、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二、广播电视的类型和制式
三、广播电视技术的更新
第二节 世界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一、美国广播电视新闻简略
二、英国广播电视新闻简略
三、日本广播电视新闻简略
四、前苏联与俄罗斯广播电视新闻简略
第三节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一、广播新闻事业
二、电视新闻事业
三、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第三章 广播电视管理与节目规范
第一节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创办与管理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管理
第三节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
二、道德实践中的问题
三、道德的他律与自律
第四章 广播电视观(听)众调查
第一节 观(听)众调查的理念
一、观(听)众调查的意义
二、观(听)众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观(听)众调查的主要形式
一、样本选择
二、观(听)众调查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观(听)众调查的研究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
二、定量分析法
三、内容分析法
四、观(听)众调查的主要术语
第四节 观(听)众调查及研究观念的变化
第五章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数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
二、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
第二节 新的媒介机制与传播理念
一、公众与媒介的交互影响
二、新的媒介机制
三、传播理念的变化
中编 广播新闻
第六章 广播新闻的符号系统
第一节 声音符号的特征
一、声音的物理性
二、声音的生理性
三、声音的心理性
第二节 广播语言符号的分类与作用
一、语言的一般特点
二、广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
第三节 广播非语言符号的分类与区别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二、广播非语言符号的分类与功能
第七章 广播新闻节目
……
下编电视新闻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编 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共性
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共性,是为了与其他传播媒介的性质相区别,在比较中知己知彼,发挥媒介的最大功效。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是指广播电视在进行新闻传播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特有的性能。它与报纸新闻、通讯社新闻等其他类别的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
1.传播的快捷性
广播新闻传播的快捷性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来源于广播的实况直播,这种播出缩短了公众和媒介之间的距离,省略了新闻制作的过程,缩短了信源与信宿之间的距离,利用距离的缩短产生了快捷。其次,电波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进行传播,广播以这种速度传播新闻,其时间差几乎为零。再者,来源于制作程序的简单。广播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比报纸简略,虽然也需要有电脑打字、校对,但免去了美工、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同样,广播的制作过程也比电视的制作过程单纯的多,虽然电视也具有直播的性能,但是广播仍然有自己的两大优势:一是设备简单使得操作简单,从而产生了速度的提升。广播不同于电视,不需要庞大的直播摄制装卸设备、遥控设备,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即可。广播记者或听众都可以利用手机向电台报道眼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二是广播播出手续简单,主持人或记者只要有一篇广播稿即可,不同于电视需要对自身形象、演播室和现场各个环节作出调节,也不需要对众多的操作者作出协调。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传播快捷性的基础。这种快捷性还反映在受众对新闻的接受方面,接受的快捷无疑使新闻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时效。广播新闻用电波传输,在导线通达或电波覆盖的范围内,只要有接受工具就可以接受到广播信号。收音机、半导体的便利性也使得这种接受的快捷成为可能。
据1986年7月在上海进行的社会调查表明,我国81.6%的受众最先从广播上获得新闻,其中,文化比较发达的上海青浦县,有92.2%的听众最先从有线广播中获得新闻。在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去世的时候,中央几大媒体中断了正常的节目插播这条信息,最早播出的两大媒体分别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间为晚9点;中央电视台,时间为晚9点10分。1981年3月30日2点25分,美国总统里根遇刺,在这个突发性的新闻事件中,各大媒体展开竞争,然而广播以其快捷的优势遥遥领先,仅在事发后两分钟,美国广播公司(ABC)电台的驻白宫记者就接二连三的不断发回报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电台的记者也在4分钟后做了现场报道。6分钟后,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录像在没有剪辑的情况下,播放了实况。几小时后,报纸开始刊登有关报道。伺样,美国总统约翰逊的辞职新闻也最先是由广播电台发出的。这些历史事件证明,广播以它“先声夺人”的优势,在快捷性上可以占据领先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