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原理(第2版)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电子 通信,通信,通信理论,
作者: 董在望主编,董在望,陈雅琴,雷有华,肖华庭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8-1字数: 670000版次: 2页数: 552印刷时间: 2005/05/01开本: 16开印次: 4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4010643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信电路原理”的修订版。随着通信系统的集成化、数字化,移动化和多媒体化,对组成通信系统的电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反映这些变化,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增删。修订的基本思路是,拓宽电路内容的覆盖面,引进新电路技术,体现知识面宽和内容新;打破模拟和数字电路的界限,使读者在学习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构成实现某种功能的完整概念;增加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内容,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滤波器、高频放大器、非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锁相环路和频率合成技术。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包括了电子信息类专业“高频电子线路”、“非线性电子线路”等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相应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董在望,1937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1960年7月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为电子工程系)通信专业本科毕业,遂留校工作至今。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组长。
主要著作:主编《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系统》和《通信电路原理》教材。
主要从事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与处理、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研究工作。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1.1.3 通信系统的信道
1.1.4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
1.1.5 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1.2 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
1.2.1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1.2.2 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
1.2.3 干扰
1.3 通信电路的基本形式
1.4 关于本书的内容
1.4.1 关于信号变换的理论和技术
1.4.2 关于电路
第2章 滤波器
2.1 引言
2.2 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
2.2.1 滤波器的特性
2.2.2 滤波器的分类
2.3 LC滤波器
2.3.1 LC串、并联谐振回路
2.3.2 般LC滤波器
2.4 声表面波滤波器
2.5 有源RC滤波器
2.5.1 构成有源RC滤波器的单元电路
2.5.2 运算仿真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
2.5.3 级联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x)
2.5.4 自动校正有源RC滤波器(x)
2.6 抽样数据滤波器(x)
2.6.1 抽样数据单元电路
2.6.2 抽样数据滤波器
2.6.3 连续域到离散域的映射
2.7 小结
习题
第3章 高频放大器
3.1 引言
3.2 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和参数
3.2.1 双极型晶体管混合x型等效电路和参数
3.2.2 场效应管的等效电路和参数
3.2.3 晶体管的y参数等效电路
3.3 高频小信号宽带放大器
3.3.1 概述
3.3.2 共发射极放大器
3.3.3 共基极放大器
3.3.4 共发共基级联电路
3.3.5 场效应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3.3.6 展宽频带的措施(x)
3.3.7 自动增益控制(ACC)电路
3.4 放大器的噪声
3.4.1 电阻的热噪声
3.4.2 电子器件的噪声
3.4.3 噪声系数
3.4.4 接收机的灵敏度与最小可检测信号
3.4.5 噪声温度
3.4.6 低噪声放大器(x)
3.5 宽带功率放大器(x)
3.5.1 A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特性
3.5.2 B类与AB类功率放大器
3.5.3 传输线变压器
3.5.4 宽频带放大器晶体管工作状态的选择
3.5.5 功率的合成与分配
3.6 小结
习题
第4章 非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4.1 引言
4.2 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与非线性元件
4.2.1 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4.2.2 非线性元件
4.3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4.3.1 非线性电路与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的异同点
4.3.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近似解析分析
4.3.3 非线性动态电路分析简介(x)
4.4 非线性电路的应用举例
4.4.1 C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4.4.2 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x)
4.4.3 倍频器
4.4.4 模拟相乘器
4.4.5 时变参量电路与变频器
4.5 小结
附录 余弦脉冲系数表
习题
第5章 正弦波振荡器
第6章调制与解调
第7章 锁相环路
第8章 频率合成技术
名词索引
参考文献
注:带(x)者为作者建议可列为选读内容的部分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一般含义是从发信者到收信者之间消息的传递,包括旗语、邮政等。本书所指的通信限于利用电磁系统传递消息的特定范围,并以电信号(或光信号)作为消息载荷者。这种通信方式是从19世纪末叶迅速发展起来的,并且在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消息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也称为电信系统。
1.1.1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图1.1.1(a)所示,图(b)所示是两台计算机问通过电话网络进行通信的例子。它由信源、发射机、传输信道、接收机和受信者组成。信源产生电信号给发射机,例如它可以是电话或计算机等。通常信源产生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其形式不一定适合在信道上传输,需要在发射机中进行变换和编码产生适于在传输信道中传送的电磁信号,例如个人计算机产生的数据数字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器变换成适于在电话网络上传送的模拟信号。传输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又称传输媒介,它可以是信源和受信者之间简单的连接,也可以是复杂的网络连接,不同的信道有不同的传输情况,有关信道的种类和特性,在后面将专门介绍。接收机从信道接收被传输的信号并将其变换到受信者可以处理的形式,例如,调制解调器接收来自传输信道的模拟信号,并将其变换成计算机使用的数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