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第2版)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总论,
作者: 胡显章,曾国屏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1字数:版次: 2页数: 33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18247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科学技术概论》的修订版。全书共18章,分为四编,分别从近代科技发展史、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高科技领域的状况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包含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可作为中文、历史、教育等文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欲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读者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科学技术概论》的修订版,是为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而编写的。本书在修订中保持了原书的结构框架,主要更新了现代高科技的相关内容,并增加了部分图片资料。全书共18章,分为四编,分别从近代科技发展史、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高科技领域的状况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包含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本书可作为中文、历史、教育等文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欲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读者参考。
目录
导论
第一编近代科学技术
第1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
1.1科学革命的突破
1.1.1天文学革命
1.1.2医学生理学革命
1.2经典力学的奠基
1.2.1开普勒对天空“立法”
1.2.2伽利略对地面物体的研究
1.3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1.3.1牛顿的综合
1.3.2万有引力定律
1.4其他学科的初步发展
1.5近代科学方法
1.5.1培根创立实验归纳法
1.5.2笛卡儿创立数学演绎法
1.5.3伽利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
1.5.4牛顿论科学方法
1.5.5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2章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
2.1英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2.1.1纺织技术——产业革命的源头
2.1.2钢铁产业
2.1.3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2.1.4蒸汽技术革命
2.2法国的产业革命和科学的兴衰
第3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3.1天地演化的研究
3.2物理学的进展
3.2.1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热力学
3.2.2电磁现象的研究
3.2.3光的波动说的复兴
3.3化学上的成就
3.3.1原子分子论
3.3.2有机物的合成和有机结构理论
3.3.3元素周期律
3.4生物学的飞跃
3.4.1细胞学说
3.4.2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第4章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
4.1德国的崛起
4.1.1李比希学派
4.1.2德国化学工业的兴起
4.1.3内燃机的发明
4.1.4电力技术革命
4.2美国的崛起
4.2.1重视农业、加强工业与农业的联系
4.2.2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4.2.3组织创新
4.2.4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4.2.5引进与创新相结合
4.2.6管理出效益
参考文献
第二编现代自然科学
第5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
5.1相对论
5.1.1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5.1.2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5.1.3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5.2量子力学
5.2.1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5.2.2量子力学的建立
5.2.3量子力学的若干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5.3现代化学理论的发展
5.3.1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
5.3.2现代化学键理论
第6章宇观世界探索
6.1人类宇宙观的演化
6.1.1日心说及其天文观测依据
6.1.2银河系的发现及太阳系在其中的位置
6.1.3从星云到河外星系
6.1.4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提出及其理论预言
6.2宇宙观测与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
6.2.1宇宙观测及其意义
6.2.2大爆炸宇宙学面临的困难
6.2.3暴胀宇宙的成就和困难
6.3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6.3.1星系形成时期及分类
6.3.2银河系的年轮及其次系
6.3.3剧烈变化的星系核
6.4标志恒星一生的赫罗图
6.4.1恒星的形成
6.4.2恒星分类
6.4.3揭示恒星一生经历的秘密——赫罗图
6.4.4恒星演化的结局
6.5太阳和太阳系的起源
6.5.1研究太阳的双重意义
6.5.2太阳系的起源和太阳的形成
6.5.3行星及其卫星的形成
第7章深入微观世界和追求物质统一性
第8章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
第9章生命科学与智能探索
第10章系统科学与探索复杂性
第三编当代高技术
第11章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及其特点
第12章计算机技术
第13章生物技术
第14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
第15章海洋技术与空间技术
第四编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16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第17章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第18章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编 近代科学技术
第1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
14-15世纪,欧洲处于社会变革之中,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
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随后波及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不仅创造了近代的古典文学和艺术,而且由于它对经院哲学的蔑视和拒斥、对现实世界和世俗生活的关注、对古典文化资源的挖掘,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文化氛围。
宗教改革运动从14、15世纪开始,在西欧与中欧国家兴起,运动的目的是改革教会,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教义,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改革政治制度的要求。虽然宗教改革运动领袖们本身并无发展科学的动机,对科学的轻视与罗马教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教会的分裂,新教倡导个人自由思考,因此动摇了罗马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力,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这在客观上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前提。
在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由手工艺人集合在一起集体劳动的手工工场也开始出现了。手工工场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为进一步改进技术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纺织业的兴起、脚踏纺车、脚踏织布机的推广使用,促进了金属冶炼和机械加工等行业的进步。
15世纪下半叶,新工厂主、商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他们要求扩大贸易和到海外去寻找财富,远洋航海和探险事业应运而生。西欧各国最初是为了寻找从海上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结果,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C.Columbus,1451-1506)1492年发现了今天称作美洲的新大陆,葡萄牙海员麦哲伦(F.de Magalhaes,1480-1521)率领的船队从l519年8月10日到l522年9月8日实现了环球航行的壮举。远航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社会和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