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高慎英 编著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1字数: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1570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如果一个教师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老师就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如果一个学校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个学校就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学校。这是所有教师都不得不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本书详尽讨论了“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还讨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决策过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重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主题: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校本”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精神是学生喜欢、由教师本人亲自参与、由学校自己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价值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书详尽讨论了“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还讨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决策过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本书建议教师不仅重视物质课程资源,也要关注人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如果完全拒绝教材,这是浪费课程资源;如果完全依靠教材,又容易陷入“失语”的危险。教师 “教教材”固然容易冒“照本宣科”的危险,但教师若根本“不用教材”,又容易陷入主观、盲目和穷于应付的慌乱。可是,当“物质课程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人力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人力课程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才可能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追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
第一节 外国课程管理体制的经验
第二节 中国课程管理体制的经验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课程”概念的重建
第二节 走向“实践模式”和“过程模式”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化理解
第三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要素
第三节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价值
第四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形态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式
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校长与学校教育哲学
第三节 教师与个人教育信念
第六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类型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选择
第七章 物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教材”的校本化开发
第二节 体验“多媒体资源”
第三节 走进“社区资源”
第八章 人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二节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九章 开发校本课程的操作策略
第一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第二节 校本课程的三种开发取向
第十章 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校本课程的管理
第二节 校本课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
问题情境:
1946年,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发表了一份关于日本人的研究报告《菊与刀》。在这本书中,本尼迪克特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个故事:
日本和法国一样,每个学校在同一天都用同样的教科书,上同样的课,每个学校每天早晨都在同一时间,在同样的广播伴奏下,做着同样的早操。
后来,这个故事几乎成为一个笑谈,也有人把这个故事改写成中国的课程事件。
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学者看来,“每个学校在同一天都用同样的教科书”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事情。
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是: “每个学校在同一天都用同样的教科书”究竞有什么不好?
第一节 外国课程管理体制的经验
某个国家的课程体制往往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相呼应。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往往采用国家课程的制度;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往往采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制度。正因为如此,一个国家的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往往在该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思路中找到相关的痕迹。
谁来决定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由谁来开发?
从世界范围来看,课程开发机制依据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和学校自主机制。而地方分权机制作为一种中间型课程开发机制,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方式。在长期实行中央集权机制的国家中,地方分权机制可以看作是一种小型的中央集权机制(即辖区范围缩小),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机制相比,其地域特色会更明显,课程适切性会增强。而大多实行地方分权机制的国家,地方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地方也给予学校高度的自主权,这样,所谓的地方分
权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校自主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