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考释的理论与实践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古诗词,
作者: 蒋长栋编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246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659700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唐诗考释的理论与实践》共设三编,内容丰富、多有见地,既有对唐诗的具体考证与注释,也有对唐诗注释和考证的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后者集中地研究唐诗注释与考证的意义、作用,把它们提高到理论层面来阐述。有助于整个注释之学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简介
蒋长栋,湖南洪江市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秘书长,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湘潭白石诗社副社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杜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独著《王昌龄评传》、《唐宋定学览胜》、《唐诗新论》、《中国韵文学概论》、《汉语言文学课能力培养教学论》、《唐诗考释的理论与实践》、《蒋长栋诗词选》等,主编《贬谪文学论集》、《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吏研究》,合著《增订注释全唐诗》、《大学语文》、《中国韵文艺术体系研究》等,在国内外众表论文80余篇,诗词数十首。获全国奄文大赛奖、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及各种学术奖、教学,奖多项、是国內外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与诗人。
目录
自序
上编:唐诗注释与考证概论
第一章 注释与考证概说
第二章 唐诗的注释
第一节 注释课题的选定
第二节 注释重点的择定
第三节 注释内容的翻检
第四节 注释正文的拟定
第三章 唐诗的考证
第一节 人物的考证
第二节 地理的考证
第三节 其他内容的考证
中编:唐诗考证文辑
晚唐诗人考(系列之一)
晚唐诗人考(系列之二)
晚唐诗人考(系列之三)
唐龙标县即今黔阳县考一兼与贵州的几位同志商榷
王昌龄龙标之贬考论
王昌龄开元十一年至十五年行踪考
高力士、柳芳贬巫州共修《唐历》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两个“忽”字
《张籍卒年考》商兑
绝句二考——兼与艾治平先生商榷
苏味道考
卢藏用考论
刘禹锡《竹枝词》创作地点“建平”考
宋之问两首“寒食诗”的考证
下编:唐诗注释文辑
曹邺诗注
汪遵诗注
书摘插图
上编:唐诗注释与考证概论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余年中,唐诗研究繁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基础研究十分红火,其中尤以注释与考证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注目。注释方面,以陈贻焮教授牵头的《增订注释全唐诗》这一浩繁工程为代表,唐诗其他各种个人全集、选集,流派全集、选集,断代集、选集,某一内容之全集、选集等诸多形式的注释不断问世。考证方面,以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这一浩大工程为代表,将唐诗较有成就的作家都作了较详尽的生平事迹的考证,伴随其问的是像陈尚君、陶敏等一批颇有成就的考据学家的脱颖而出。以注释与考证等基础研究为主要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了一大批唐代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研究之冲锋陷阵的主力军,这是可喜可贺的。
从这点来说,唐诗注释与考证之理论这一课题是应该由这批研究精英们来做的。本人虽写过一些考证性的文章,也参与过《增订注释全唐诗》的撰写(完成其中卷五八五至卷六。一共约二十四万字的撰写),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位考据学的门外汉。正因为如此,我所带研究生的“文学史料学”课,特邀请考据学的真正行家陶敏先生上。但即使这样,为培养学生注释与考据的基本功,我仍不能不亲自为自己所带唐宋文学方向研究生开设“唐诗注释与考证”课。而要开课,又是不能不写教案的。此著上编《唐诗注释与考证概论》,即是由此课之教案整理出来的,其未能达到较理想的专业水平,本人亦颇有自知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