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的时间与“异质性”的存在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潘于旭著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5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805646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德勒兹,20世纪在法国思想界产生震荡的哲学家。随着对西方后马克思思潮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他已经不陌生。按照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思潮的划界,德勒兹应该在思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德勒兹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较,德勒兹的名声虽然响亮,其开创的差异与重复的文本阅读方法也已经广为人知,可是文本的内容研究却处于失语状态。与众所周知的福柯、德里达、李欧塔等法国当代思想家相比较,德勒兹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沉默的阶段。虽然国内已经翻译出版了德勒兹的部分作品,但就其整体研究来说,德勒兹的文本应该说处于一种被冷落的境地。本书则试图改变这个局面,对其著作《差异与重复》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目录
导论差异与重复的方法及其与德勒兹的文本
第一节 德勒兹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
第二节 作为思想转折点的《差异与重复》与德勒兹后马克思思潮的理论定位
第三节 德勒兹研究的现状以及把握德勒兹思想的方法
第一章 《差异与重复》的逻辑架构
第一节 差异:“时间”与“无主体的自我”的逻辑架构
第二节 《差异与重复》中非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隐性逻辑
第三节 碎片化的组装逻辑
第二章 差异——哲学的代言者
第一节 创造的哲学
第二节 “不可能的重复”与“异质性”的哲学新坐标
第三节 死亡本能与面具后的主体
第三章 差异与空间——时间:漂泊的本体论
第一节 差异——无中心的本体
第二节 谱系学方法中的差异
第三节 差异哲学的差异
第四章 在“重复”中断裂和生成的存在
第一节 在差异中的重复——走向身体的自我
第二节 “逃逸”时空坐标的定位
第三节 从重复的可能性中建立唯物主义精神分裂分析学
第五章 时间的现象与现实生活实践
第一节 关于可能世界的哲学方法
第二节 “问题式”是关于可能世界的状态
第三节 “回到马克思的方法”——重新探讨社会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第四节 超越幻象的哲学
ABSTRACT
参考文献
后记并致谢
书摘插图
导论差异与重复的方法及其与德勒兹的文本
德勒兹(Giltes Deleuze,1925--1995),20世纪在法国思想界产生震荡的哲学家。随着对西方后马克思思潮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他已经不陌生。按照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思潮的划界,德勒兹应该在思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德勒兹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较,德勒兹的名声虽然响亮,其开创的差异与重复的文本阅读方法也已经广为人知,可是文本的内容研究却处于失语状态。与众所周知的福柯、德里达、李欧塔等法国当代思想家相比较,德勒兹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沉默的阶段。虽然国内已经翻译出版了德勒兹的部分作品,但就其整体研究来说,德勒兹的文本应该说处于一种被冷落的境地。
德勒兹,因其在文本中通过主体的生成性特征而创立了差异与重复的方法,并坚持致力于抨击同一性、基础性,主张转向在文本重复中的差异性、通过时间分裂的主体生成性而形成概念革命的独特的哲学观念,特别是他通过差异与重复的方法与加塔里合作撰写了《反俄狄浦斯》与《千高原》而成为德勒兹式的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先锋力量。但综观对德勒兹思想的研究,多数学者或多或少地绕过了他思想形成的基础性文本《差异与重复》而试图直接面对他的反资本主义的欲望逻辑,这涉及到了当前在德勒兹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即德勒兹的方法及其影响究竟是什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文本《差异与重复》中因语言及其内容的复杂性而致使研究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也因文本的写作方式具有多线性缠绕的特征而导致研究过程容易产生混乱。这些原因导致了德勒兹的“差异”变成了一种象征口号。人们熟知福柯、德里达,但对横亘着的德勒兹式的存在却往往感到无奈。因此,我们就无法探知德勒兹思想究竟是否具有深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