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梁录 武林旧事
分類: 图书,古籍,集部,小说类 ,
作者: (南宋)吴自牧 撰;傅林祥 注 ;(南宋)周密 撰,傅林祥 注
出 版 社: 山东友谊
出版时间: 2001-5-1字数: 310000版次: 1页数: 199印刷时间: 2001/05/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4210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杭州,素以风景秀丽而闻名于世,曾经作为南宋的首都而非常繁华。作于元初的《梦梁录》和《武林旧事》两书,是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城市景观和市情风物的书。它们是研究宋史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于元初的《梦梁录》、《武林旧事》两书,对于南宋首都临安府的城市景观、地理环境、里巷风俗、朝廷典祀,作了详实的记载。其中一些文化史和城市地理方面的资料,更可以弥补正史、地方志之不足,使后人得以了解南宋杭州的繁华景象。
目录
卷一
正月
元旦大朝会
立春
元宵
车驾诣景灵宫孟飨
二月
八日祠山圣诞
二月望
卷二
三月佑圣真君诞辰附
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
荫补未仕官人赴铨
清明节
诸库迎煮
州府节制诸军春教
二十八日东岳圣帝诞辰
暮春
卷三
四月
皇太后圣节
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
皇帝初九日圣节
僧寺结制
五月重午附
士人赴殿试唱名
卷四
六月崔真君诞辰附
七月立秋附
七夕
解制日中元附
八月
中秋
解闱
观潮
卷五
九月重九附
明禋年预教习车象
明堂差五使执事官
驾出宿斋殿
五辂仪式
差官軷祭及清道
驾诣景灵宫仪仗
驾回太庙宿奉神主出室
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
明禋礼成登门放赦
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
卷六
十月
立冬
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
十一月冬至
十二月
除夜
卷七
杭州
大河桥道
小河桥道
西河桥道
小西河桥道
倚郭城南桥道
倚郭城北桥道
禁城九厢坊巷
卷八
大内
德寿宫
太庙
景灵官
万寿观
御前官观东太乙官
西太乙宫
佑圣观
显应观
四圣延祥观
三茆宁寿观
开元官
龙翔官
宗阳宫
卷九
三省枢使谏官
六部
六部监门
诸寺
秘书省国史敕令附
诸监
大宗正司
省所
六院四辖
三衙
阁职
监当诸局
诸仓
内司官
内诸司奉安
卷十
诸官舍
府治
运司衙
后戚府
诸王官
家庙
馆驿
本州仓场库房
点检所酒库
安抚司酒库
厢禁军
防隅巡警
帅司节制军马
卷十一
诸山岩
岭
诸洞
溪潭涧浦
井泉
池塘
堰闸渡
卷十二
西湖
下湖
浙江
城内外河
湖船
江海船舰
河舟
卷十三
两赤县市镇
都市钱会
团行
铺席
天晓诸人出市
夜市
诸色杂货
卷十四
祠祭
山川神
忠节祠
仕贤祠
古神祠
土俗祠
东都随朝祠
外郡行祠
卷十五
学校
贡院
城内外诸宫观
城内外寺院
僧塔寺塔
古今忠烈孝义贤士墓
历代古墓
卷十六
茶肆
酒肆
分茶酒店
面食店
荤素从食店诸色点心事件附
米铺
肉铺
鲞铺
卷十七
历代人物
状元表
武举状元
后妃列女
历代方士
历代方外僧
行孝
卷十八
民俗
户口
物产
谷之品 丝之品 桌之品 货之品 菜之品 果之品 竹之品 木之品 花之品 药之品 禽之品 兽之品 虫鱼之品
免本州岁纳及苗税
免本州商
恩霈军民
恤贫济老
卷十九
园囿
瓦舍
塌房
社会
闲人
顾觅人力
四司六局筵会假赁
卷二十
嫁娶
育子
妓乐
百戏伎艺
角抵
小说讲经史
书摘插图
名堂差五使执事官
明裡:差大礼使、礼仪使、仪仗使、卤簿使、桥道顿递使,及差摄侍中、大宗伯、太常少卿,进接大圭、进爵、进牲、进册、捧册、读册官,太常丞、协律郎、光禄卿丞、捧币官、诸百执陪祀官、分献功臣官、九宫贵神、十二宫神、诸星陪祀、分祀社稷官、执绥官、总务官,及巡警、都巡检使,及诸执事官,俱敕牒差。候礼成日,各推赏锡,赐分银、绢匹有差,仍转行宫。而其总务官,职任甚繁,皆亲历坛谴事务,事无大小,俱亲点视也。如擦祭器,涤濯无垢,以奉粢盛。次视涤官,得其牲牢豢养肥丰,以严荐飨。继往文思、军器、法物等库,点视仪仗,整备无缺,法物顿增光彩,以表虔恭。“前朝修奉卜刚辰,役使太匠方兴作,修整坛堂十分新。”点察帅府,严差官吏,监造酝五齐,“须用黄幄严围护,诚心供飨荐馨香。”修视太常旗裳组绣之具,琴瑟仲磬之乐,监督“宝装銮辂欲增明,例耗黄金数百星,躬督工程无弊蠹,不惟省费又晶荧。翰苑鸿传进乐章,和格神人皆允洽。百执宗臣赴太常,教习仪范各宜恭。聒天雅奏随品节,节止毋令乱旧章。”五使以下,集于贡院,“笙镛琴瑟按工师,八音竞奏无违节,想象灵坛率凤仪。”五使集百僚及执事官于尚书省,集习景灵、太庙、明堂仪。若郊祀,习郊坛仪于郊坛,“奉璋秉德如神在。匪事仪刑欲可观,敕差太社令积薪。”归设神席,升坛束茅,当“仰止宸衷严祀事,扫清坛*不留尘。”总务官拱立于龙墀,“秉辂进呈人正阙,历试御路止庙宫,都人观瞻称万岁。”五使百僚,赴都堂受誓戒。“秋卿仪立凛冰霜,森列朝班政事堂。祀事旨严须誓戒,耸听谁敢不斋庄。”宿斋之日,宣押国戚人禁中,守护内钥事务。晡时,平章率百官及陪祀官等人内,奏请主上致斋于大庆殿。“卫士铁衣官结佩,帷宫斋洁于仪刑。”
驾出宿斋殿
明裡行礼前三日,平章、宰执率百官恭请主上宿大庆殿致斋寄班, “舍人殿上亲警跸,要知不是御常朝。”上御驾出,绣锦包兀子安于殿中御榻上。盖太祖受位之初。累帝明裡郊祀俱坐之,三年一次增锦包一层耳。法驾、仪仗、卤簿,俱列龙墀之左右。禁廷钟鼓楼上,有太史局生员官,测验刻漏,每刻作鸡鸣,击鼓一下,则服绿者一人,执牙牌至殿下奏曰:“某时
几刻,”或曰“某时正也”。宰执百僚,皆服法服、环珮、法履、头冠。其头冠各有品从:宰执亲王九梁,加貂蝉笼巾;侍从官七梁;余官六粱至二梁有差;台谏官增豸角耳。所谓粱者,则冠前额梁上排金铜叶是也。俱服绛袍,皂绿方心曲领,中单环珮。云头履鞋。随执简笏。余执事人皆介帻绯袍,亦有等差。惟閤门、御史台诸吏,加方心曲领。后堂官俱依品位服人殿。
只应人服色,依法定色服,各给黄方号,余黄长号、绯方长号,各有人殿宫坛门去处,如无号妄人者,准违制论也。奏请致斋日,殿门内外及丽正门外,皆禁卫羽林兵,俱全装铁骑,数万围绕大内。是夜殿前仪卫之外,左右六军、仪仗卤簿,分列于丽正、和宁。更有裹绿小帽、服锦络缝宽衫兵士,十余人作一队,各执银裹头黑漆杖子,谓之“喝探兵士”,聚首而立,凡十数队。各队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声答曰:“是。”又曰:“是甚人?”众声应曰:“殿前都指挥使某人”,及喝五使姓名。更互喝叫不停声。或作鸡鸣,是众人一同喝道。自初更至四更一点方止,此谓之“禁更”。前人诗咏之曰:“将军五使欲来时,停著更筹问‘是谁’?审得姓名端的了,齐声喝道不容迟。”又置警场于丽正门外,名为“武严兵士”,以画鼓画角二百,其角皆以彩帛如小旗脚结其上。兵士皆小帽、黄绣抹额、黄绣宽衫、青窄衬衫,日晡及三更时,各奏严也。每奏先鸣角二声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系朱拂子擂鼓,时众鼓手观其拂子,随其高低,以拂子应其鼓声高下。宿太庙,宿郊坛青城行宫,俱用严更警场也。
五辂仪式
明裡止用玉辂,郊祀用五辂,俱顿于太庙侧辂屋下。玉辂,按《周礼春官》: “巾车。掌王之玉辂,锡繁音盘缨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脬以祀。”康成注曰:“玉辂,以玉饰诸末。”今玉辂顶耀叶三层,凡八十一叶,皆镂金间真玉龙,大莲叶攒簇,四柱拦槛。镂玉盘花龙风,悬挂照山河社稷大镜,及悬缨旗珮。御座后真锦绣围之,后出青绣山河龙风旗二面。有诗咏曰:“镂琼云朵贴瑶箱,珠网雕檀七宝床。首建太常鸣大珮,玉龙耀叶发祥光。”余金、象、木、革四辂,俱镀金耀叶簇之。俱按《周礼》巾车职篇曰: “金辂,钩繁缨九就。”康成注曰: “金辂,以金饰辂。”制以“五风升龙间火珠,黄衣黄弁驾黄车,画轮金辂旗裳裹,铃响螭头震九衢。”“象辂,朱繁缨七就。”康成注曰:“象辂,以象饰辂。”制以“铜叶金涂灿有光,贴牙槌轼坐龙床,赤号六驾繁缨七,旗绣红罗鸟集翔。”“革辂,龙勒条缨五就。”康成注曰: “革辂,挽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制以“赤白飞铜六驾驰,联翩龙虎浅黄旗,“龙虎”当作“熊虎”革挽漆制条缨五,戎弁宽裁对凤衣。” “木辂,前繁鹄缨建大麾。”康成注曰:“木辂,不挽,以革漆之,前读为锱剪之剪。浅黑。”制以“凤衔铃珮响交加,御座华梱织百花,十六金龙齐夹毂,皂罗麾上绣龟蛇。”
差官鞍祭及清道
裡祀与郊祀,俱差祠官較祭。按《周礼大驭》:“掌玉路,以祀及犯祓。”注曰:“行山曰較。犯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主。即祭,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清道之神,乃三重。王出入,则八人夹道行,服武弁绯袍绣衫,执黑漆杖。按,《周礼》,祀,“条音涤狼氏,掌执鞭以趋避”之义也。愚详之,即半夜而过,连声告报两街看位,俱令灭灯烛者是也。
驾诣景灵宫仪仗
主上宿大庆殿致斋,次早五更,摄大宗伯诣殿前执牙牌奏中严外办。护卫铁骑,自四更时接续番里,导行诸司局分内诗人员司屑,前往宫闱排班。百官各法服冠珮,入朝起居毕,各出殿门辔驭,在学士院伺候。快行、卫士各执莲炬,在槛下伺驾登逍遥辇,从驾诣景灵宫行奏告礼。次第朱旗数十面,锣鼓队引,驱象二头,各以宫锦为衾披之,以金装莲花宝座安于背中,金辔笼络其首体。宝座前,一衣锦袍人执银鏤,跨颈驱行。按,《晋书舆服志》及《汉卤簿》,在前宋朝开宝初,广南来贡,吴越王以广南交趾献于朝,以备大驾。南渡以后,人贡南帑,给锦衾覆之。理庙朝,安南贡至,令备大驾先驱之仪仗。卤簿有幡帜者,谓之“告止、传教、信幡”,各以绯帛杂错采。告止者,以为行之节;传教者,有教令所不及,置幡以传;信幡者,题表官号以为符信也。盖谓“教信幡传告止幡,凌风朱珮锦衣间。一停一举皆如节。直自圜丘至九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