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散文文集:百花散文书系·当代部分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金克木著,谢冕编
出 版 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1字数:版次: 2页数: 281印刷时间: 2004/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062248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关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赏了吧。
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性散文;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广采博取、兼容并包,《百花散文书系》不说是“聚珍”本,但所收作品总还不乏光彩可供借鉴吧。
百花散文书系包括《古代散文丛书》、《现代散文丛书》和《当代散文丛书》,都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
目录
序言
天竺旧事
四十三年前
一九三六年春,杭州,新诗
一点经历一点希望
外行读书
玻璃门外三则
家藏书寻根
告别辞
我的“偷袭”
悼子冈
叹逝
何容教授
记一颗人世流星-——侯硕之
刘教授文典
吴公子保初
寒山子迦利布
读《声无哀乐论》
“只千古而无对”
“南渡衣冠思王导”
玉梨魂不散 金锁记重来
看《昨夜的月亮》随想
谈《千字文》
读启功《论书绝句》
蔡大嫂
与书对话:《礼记》
与诗对话:《咏怀》
燕啄春泥三题
文化问题断想
燕口拾泥三题
我们的文化难题
历史的断层
寂寞
文学史三题
人苦不自知
耳赤之一手
两个七十周年的联想
“犊子”和“老骥”
“五四”一疑
“闲”、“书”二话
无声的惊雷
书摘插图
天竺旧事:
鸟巢禅师:
鹿野苑的中国庙的住持老和尚德玉,原先是北京法源寺的,曾见过著名诗僧八指头陀寄禅。他偶然还提起法源寺的芍药和崇效寺的牡丹。但他不写诗,只是每晚读佛经,又只读两部经:《法华》和《楞严》,每晚读一“品”,读完这一部,再换那一部,循环不已。
他来到“西天”朝拜圣地时,发现没有中国人修的庙,无处落脚,便发愿募化;得到新加坡一位中国商人的大力支持,终于修成了庙;而且从缅甸请来了一尊很大的玉佛,端然坐在庙的大殿正中央,早晚庙中僧众在此诵经礼拜。
他在国外大约有二十多年了吧,这时已接近六十岁,可是没有学会一句外国话,仍然是讲浓重湖南口音的中国话。印度话,他只会说两个字:“阿恰(好)”和“拜提(请坐)”。
有一天他对我说,他要去朝拜佛教圣地兼“化缘”,约我一起去。我提议向西北方去,因为东南面的菩提伽耶、王舍城和那烂陀寺遗址我已经去过了。他表示同意,我们便出发到舍卫国、蓝毗尼、拘尸那揭罗去。这几处比前述几处(除伽耶同时是印度教圣地因而情况稍好外)更荒凉,想来是无从“化缘”乞讨,只能自己花钱的。我只想同他一起“朝圣”作为游览,可以给他当翻译,但不想跟随他“化缘”。
这几处地方连地名都改变了,可以说是像王舍城一样连遗迹都没有了,不像伽耶还有棵菩提树和庙,也不像那烂陀寺由考古发掘而出现一些遗址和遗物。蓝毗尼应有阿育王石柱,现在想不起我曾经找到过,仿佛是已经被搬到什么博物馆去了。在舍卫国,只听说有些耆那教天衣派(裸形外道?)的和尚住在那里一所石窟里,还在火车站上见到不少猴子。
老和尚旅行并不需要我帮多少忙,反而他比我更熟悉道路。也不用查什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