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二版)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力学,
作者: 范钦珊主编,范钦珊,唐静静编著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 450000版次: 2页数: 370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4021813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第2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在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近年来基础力学教学第一线的新成果、新经验而编写的。 本书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篇。静力学篇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和静力学平衡问题等3章;材料力学篇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圆轴扭转、弯曲强度、弯曲刚度、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性问题、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等9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非机类各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独立学院、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l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在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近年来基础力学教学第一线的新成果、新经验而修订的。
根据最新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教学第一线很多教师的意见,本版的体系基本与第1版相同,在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删去了能量法一章,将绪论改为工程力学课程概论,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在概念、原理的叙述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并按照国家标准,将名词术语、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规范化。
本书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篇。静力学篇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和静力学平衡问题等3章;材料力学篇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圆轴扭转、弯曲强度、弯曲刚度、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性问题、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等9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非机类各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独立学院、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习题解答和课堂教学软件,免费提供给使用本教材的教师。
作者简介
范钦珊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获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基础力学课程指导组组长。
长期从事非线性屈曲理论与应用、反应堆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从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本科生教学工作与教学软件研制。在高等教育的岗位上已经工作46年,共为6000多名本科生授过课,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18名。现在仍然活跃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为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讲授“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
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改革项目”,2000年通过鉴定;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做了300多场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与示范教学。主持全国性研讨会、培训班15次,培训青年教师150多人;主持清华大学21 1工程、世行贷款目、985力学教学项目建设,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受到国内评审专家和世行官员的一致好评。
创建清华大学材料力学精品课程,以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与译著30余部;课堂教学软件10多套;“材料力学问题求解器”软件一套;研制“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力学(1)、(2);创建我国第一个多媒体“工程力学”教学资源库;建立了清华大学力学教学基地网站。
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目前正在从事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高强度高韧性球墨铸铁的产业化”,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研究。同时,致力于教育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在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推进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受到力学界与教育界同行专家的认同。
目录
工程力学课程概论
1 工程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
2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模型
2-1 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
2-2工程力学的两种分析模型
3工程力学的分析方法
3-1 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
3-2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
3-3 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一篇 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1力和力矩
1-1-1力的概念
1-1-2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1-1-3力对点之矩
1-1-4力系的概念
1-1-5合力矩定理
1-2力偶及其性质
1-2-l 力偶
1-2-2力偶的性质
1-2-3 力偶系及其合成
1-3约束与约束力
1-3-1 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1-3-2绳索约束与带约束
1-3-3光滑面约束
1-3-4光滑铰链约束
1-3-5滑动轴承与止推轴承
1-4平衡的概念
1-4-1 二力平衡与二力构件
1-4-2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
1-4-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1-5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1-5-1 受力分析概述
1-5-2 受力图绘制方法应用举例
1-6结论与讨论
1-6-1 关于约束与约束力
1-6-2关于受力分析
1-6-3关于二力构件
1-6-4 关于静力学中某些原理的适用性
习题
第2章力系的简化
2-l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1-l 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2-1-2等效的概念
2-1-3简化的概念
2-2力系简化的基础--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2-3平面力系的简化
2-3-1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
2-3-2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2-3-3 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2-4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2-5结论与讨论
2-5-1 关于力的矢量性质的讨论
2-5-2 关于平面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2-5-3 关于实际约束的讨论
习题
第3章静力学平衡问题
3-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2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3-l-3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3-2简单的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3-2-1 力对轴之矩
3-2-2空间力系的简化
3-2-3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
第3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5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6章 圆轴扭转
第7章 弯曲强度
第8章 弯曲刚度
第9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1O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第11章 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第12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
附录型钢规格表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主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