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报关实务(第四版)
分類: 图书,管理,市场/营销,进出口,
作者: 谢国娥 编著
出 版 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504000版次: 2页数: 527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28225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详尽介绍了报关单位及报关员在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进出口货物需要受到哪些管制,报关单及有关单证如何填制,各种贸易方式和特殊进出口货物分别如何报关,关税及其他税费如何计算,无纸贸易与报关自动化及其各国口岸通关实务等多方面内容。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涉外经贸专业、海关专业及报关员培训班的教材,也是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外经贸业务人员的案头良伴,更是广大对报关业务知识有兴趣者的理想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从报关单位、报关员角度出发,结合海关业务的最新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在海关及报关业务中的运用,详尽介绍了报关单位及报关员在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进出口货物需要受到哪些管制,报关单及有关单证如何填制,各种贸易方式和特殊进出口货物分别如何报关,关税及其他税费如何计算,无纸贸易与报关自动化及其各国口岸通关实务等多方面内容。
本书内容新颖、实用、可操作性强,且编排合理,详略得当,力图体现时代潮流。它不仅可以作为涉外经贸专业、海关专业及报关员培训班的教材,也是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外经贸业务人员的案头良伴,更是广大对报关业务知识有兴趣者的理想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海关与报关制度简介
第一节 海关概述
第二节 报关制度简介
第二章 企业进出口货物报关前的准备
第一节 报关单位的资格和注册登记制度
第二节 报关员的资格认定及其职责
第三节 报关单位与报关员其他须知
第三章 进出口货物的国家管制
第一节 进出口的国家管制
第二节 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第三节 进出境商品检验和检疫制度
第四节 进出口货物外汇管制
第五节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第六节 其他特殊国家管制
第四章 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及有关单证的填制
第一节 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须知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
第三节 报关单若干栏目填制释疑
第四节 进出口货物商业发票的填制
第五节 运输单据的填制
第六节 出口收汇核销单的填制
第七节 装箱单的填制
第八节 商检证书的填制
第九节 产地证的填制
第五章 一般贸易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
第一节 进出口货物的申报
第二节 进出口货物的查验
第三节 进出口货物的征税
第四节 关税的减免和海关监管手续费
第五节 进出口货物的放行
第六章 关税及其他税费的计算
第一节 关税的计征标准
第二节 完税价格的审定及计算
第三节 税率的确定及税号查找
第四节 关税及减免税的计算
第五节 海关代征税及海关监管手续费的计算
第七章 保税货物和其他进出口货物的报关
第一节 保税制度和保税货物
第二节 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第三节 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
第四节 保税物流货物的报关
第五节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报关
第六节 其他进出口货物的报关
第八章 无纸贸易与报关自动化
第一节 无纸贸易
第二节 报关自动化
第三节 报关自动化系统数据代码表
第九章 各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一节 美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二节 英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三节 法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四节 德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五节 日本口岸通关实务
第六节 加拿大口岸通关实务
第七节 瑞典口岸通关实务
第八节 丹麦口岸通关实务
第九节 荷兰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节 意大利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一节 澳大利亚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二节 新西兰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三节 韩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四节 泰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五节 越南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六节 巴西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七节 埃及口岸通关实务
第十八节 南非口岸通关实务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最新修订)
附录二 2000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走私罪的相关条款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2003年最新修订)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附录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
附录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
附录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
附录十 全国各地海关机构设置情况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海关与报关制度简介
第一节 海关概述
一、我国海关的起源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是从西周开始设关的。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当时奴隶制经济已经成熟,商品交换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与周围各民族的交往日渐增多,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日趋完备。西周建国后,即开始建立管理陆路进出境事务的关卡机构,在古籍中即有“关执禁以讥”、“讥异服,识异言”的记载(讥,查问之意)。尤其注意那些说外地语言、穿外地服装、形迹可疑的人,其目的在于防止奴隶外逃和奸细潜入,带有军事色彩。
西周以后逐步进入封建社会,关卡增多,并开始征收关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由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发达和专业商贾的兴起,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他们与境外各国之问交往的频繁,斗争的加剧,加上内外长城的建成,城市的发展,以及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完善等多种原因,关卡日渐增多,并开始征收关税。作为这一历史现象的反映,当时古籍中就出现了许多关于“关”、“关市之征”的记录。这可以说是我国海关的萌芽。
在中国海关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正式使用海关这一名词是在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公元l685年),当时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新中国建立初期,设立在沿海口岸的海关机构称为“海关”,设立在陆路边境以及内陆的海关机构称为“关”。“海关”或“关”下设分关、支关。l985年2月18日,海关总署下达《关于统一海关机构名称和调整隶属关系的通知》,将原来的海关(关)、分关、支关统一改称为海关,并将全国121个海关机构(包括3所海关院校)的级别分为局、副局、处、科级。其中局级海关、部分副局级及处级海关由海关总署直接领导,称为直属海关,其余海关分别隶属于这些直属海关。海关机构的隶属关系由海关总署根据需要确定,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