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与超越:中国现当代作家直面苦难精神解读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卢军 著
出 版 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190000版次: 1页数: 236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331955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厘清内外双重苦难对现当代作家思想和创作的实际影响和意义究竟在哪里,是本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书揭示出了苦难人生的外在原因,还力图探寻作家内在原因造成的内在的缺陷,继而揭示他们自身和作品中的人物选择的直面苦难与超越苦难的方式,在较深的层次上把握住现当代作家的精神内涵,给人以启发,进而拓展“苦难”主题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卢军:女,1970年11月生,山东莱芜人,1992年毕业于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考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师从高旭东教授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0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起师从牛运清教授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聊城大学文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在刺丛里寻路的独行者——鲁迅《野草》精神的一种解读
一、“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二、“桥梁中的一木一石”的寂寞
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四、《野草》精神的当下意义
第二章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书生政治家瞿秋白
一、“江南第一燕”改造社会的呼声
二、重返文学园地
三、独特的自述文本:《多余的话》
四、“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第三章 神性与人性的糅合——多重宗教文化影响下的许地山
一、谋诸宗教的沟通
二、“生活就含苦乐两种感觉在里头”
三、“人生的目的在人人能够得到安居乐业”
第四章 “向后看”中潜藏着“向着未来”的本质——沈从文的“道德重铸”
一、“楚人血液给我一种命定的悲剧性”
二、对人生充满悲悯和博大的同情
三、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四、“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
第五章 忏悔与超越——基督教文化对石评梅的影响
一、用上帝的意志去开辟道路
二、永久在忏悔哀痛中的一生
三、“我将我最后的希望建在灰烬之上”
第六章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勇于直面惨淡人生的萧红
一、“说不出的痛苦最痛苦”
二、“作家的写作是对着人类的愚昧”
三、“人需要为着一种理想而生活着”
第七章 悲悯情怀与对“文学的启蒙”传统的坚守——汪曾祺的“随遇而安”
一、悲剧意识的觉醒
二、“隐伏的悲痛”的书写
三、人文理想与民间意识的融合
四、民间生命韧性的张扬
第八章 尘埃落定后的别样审视——杨绛笔下的“文革”时期
一、对动荡岁月“只据事纪实”的存在还原
二、着隐身衣窥探“好个新奇的世界”
三、人生的苦乐取决于“心游”境界的高低
四、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金边
第九章 悲剧不仅是哀痛的,而且是光辉的——张中晓与《无梦楼随笔》
一、“对现实保持清醒,本身就是苦难”
二、“一切美好的东西必须体现在个人身上”
三、对封建文化和国民性的批判
四、“一时的失败,不会毁掉一个坚强的人”
第十章 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史铁生的生存美学
一、要为活着找个充分的理由
二、“爱是人类唯一的救赎”
三、“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存在”
第十一章 福柯生存美学的践行者——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
一、尊重的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权利
二、从悲惨的深渊中可以跃现出新的生命
三、虽“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
四、“波丽安娜”精神的启迪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在刺丛里寻路的独行者
——鲁迅《野草》精神的一种解读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
鲁迅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但是,我们要真正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却很难。鲁迅自己曾说:“我所说的话,常与所想的不同。”(《两地书二十四》)“偏爱我的作品的读者,有时批评说,我的文字是说真话的。这其实是过誉,那原因就因为他偏爱。我自然不想太欺骗人,但也未尝将心里的话照样说尽,大约只要看得可以交卷就算完。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到那时还不唾弃我的,……这才真是我的朋友。倘使并这个也没有,则就是我一个人也行。”(《写在(坟)后面》)这话说得是相当沉重的,这思想中的深沉的苦痛却无人尽知。
而同时,他的写作还有“为自己”与“为他人”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