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明标准研究
分類: 图书,法律,诉讼法/程序法,证据,
作者: 李玉华 著
出 版 社: 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6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9763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极具挑战性的题目,有学者将其称为证据法学研究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刑事证明标准的著作。
本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刑事证明标准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基础、刑事政策与证明标准、推定与刑事证明标准;利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决定刑事证明标准的因素;从心理学、逻辑学、概率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刑事证明标准的不同表达。本书认为对刑事证明标准不应当仅限于整体性的研究,更应当注重对刑事证明标准的差异性研究。由于刑事证明标准在表达与理解上存在困难,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复杂性,除了在立法上对刑事证明标准进行差异性的规定以外,还应当确立判例指导制度。
作者简介
李玉华,1972年11月生,河北行唐人。1995年、2001年、200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曾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部课题2项,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在《政法论坛》、《现代法学》、 《诉讼法论丛》、《人民检察》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加撰写、翻译专著多部。
目录
序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事证明标准概述
第一节刑事证明和刑事证明的主体
一、刑事证明的特点
二、刑事证明的概念与证明主体的范围
第二节刑事证明对象
一、案件事实说
二、争议事实说
三、法律要件事实说
第三节刑事证明责任与证明职责
一、国外的证明责任与证明职责
二、我国的证明责任与证明职责
第四节刑事证明标准
一、对刑事证明标准概念的不同认识
二、刑事证明标准的界定
第二章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下的刑事证明标准
一、神判的方式
二、神示证据制度下的证明标准
第二节英美法系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沿革
一、知情陪审团时期的刑事证明标准
二、不知情陪审团下刑事证明标准的发展
第三节大陆法系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沿革
一、早期纠问式诉讼制度下没有明确的刑事证明标准
二、法定证据制度下的刑事证明标准
三、自由心证制度下的刑事证明标准
第四节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的刑事证明标准
二、清末改制到建国前的刑事证明标准
三、我国“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的确立
第三章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之一:认识论
第一节西方国家的刑事证明标准与认识论
一、经验主义对刑事证明标准的影响
二、实用主义对刑事证明标准的影响
第二节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与认识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影响
第三节关于刑事证明标准中认识论的争论
一、认识论能否作为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
二、诉讼中的正确认识是否是真理
三、主观如何符合客观
四、如何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
……
第四章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之二:价值论
第五章刑事证明标准的经济分析
第六章刑事政策与刑事证明标准
第七章推定与刑事证明标准
第八章刑事证明标准的不同表达
第九章刑事证明标准的差异性
第十章确立刑事证明标准判例指导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诉讼证明标准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在证据制度中居显要位置。中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西方国家对于证明的盖然性已经形成共识,在立法上确立了“排除合理怀疑”、“内心确信”等证明标准,但是对证明标准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因为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表面上简单,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微妙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那些必须向陪审团解释其含义的法官来说尤其困难。”①现在西方国家对证明标准的研究主要是从事实认定者的角度去研究。例如,德国学者对盖然性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卡尔纳普、司特穆勒、埃思勒等学者区分了主观盖然性、客观盖然性和逻辑盖然性;哥特瓦尔特还把盖然性分为作为心理学日常理论的经历盖然性和确切盖然性。美国学者巴巴拉•J•夏皮罗1991年发表了《“排除合理怀疑”与“可能性”——对英美证据法的历史透视》;罗伯特•莎摩尔1999年发表了《在司法事实认定中的形式法律真实与实体真实》;阿西尔•莫兹2000年发表了《事实、法律和历史》。此外,西方学者还研究了概率论在事实认定中的运用,例如格雷•L•威尔士l992年发表了《纯粹的责任统计证据:主观盖然性是否足矣?》;布莱恩•史密斯1996年发表了《陪审员对概率证据之运用》,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