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钊老师讲作文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考,语文,
作者: 王泽钊编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90000版次: 1页数: 208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175793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曾“押”中18个高考作文题目,6名学生写出高考满分作文。
执教班级语文高考平均分曾达到122.3分,学生多次在报刊发表作品。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上海电视台、《北京晚报》、《青岛晚报》等30多家权威媒体持续关注。传奇老师王泽钊23年高三教学经验总结,学生评价:能真正和高考语文有的一拼。
内容简介
作者是知名语文教育专家,有6个学生写出高考满分作文,22次“不小心”练中高考作文题目。本书是其几十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中学生作文必备工具书,从中可以看到、学到作文技能如何一步一步提高,高分作文、满分作文如何诞生。
作者简介
王泽钊,语文教育专家。曾执教于青岛58中、青岛17中、青岛2中等省重点中学,连续送过23届高三,教学成绩突出,曾经“不小心”练中18个高考作文题目,有6名学生在高考中写出过满分作文,认为“高考语文是小菜儿一碟。”
所编写的《新语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努力表现语文教学的人性化内涵”(《中华读书报》),开辟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途径。
独立创办了北京市海淀区新国语培训学校和新国语教育网(www.xingguoyu.com),“倡导国语教育,提高人文素质”。
目录
序写作是一项创造工程
上编作文六要
第1讲作文要有思想
第2讲情感要真诚
第3讲素材要来自生活
第4讲知识结构要更新
第5讲想象力要丰富
第6讲语言要得体、有文采
中编作文构思示例
第7讲漫画作文构思示例
1.不完美
2.对称
3.多与少
4.简单与复杂
5.努力做别人
6.平衡与倾斜
7.人与人
8.生命力
9.提前变老
10.无艺胆更大
11.眼力和魄力
12.最懒的人
第8讲小作文构思示例
第9讲作文构思示例
第10讲改写作文
下编学生习作点评
第11讲学生习作点评
1.第一次稿费
2.走出愚昧
3.一只乖巧的苹果
4.周末
5.驰骋的梦
6.亲情
7.过程是美丽的
8.追求
9.代沟
10.清晨三部曲
11.公开课
12.破镜重圆
13.我生活在恐惧之中
14.平凡人生
15.祝福
16.要坚持真理
17.艺术与人生
18.动人的冷漠
19.对人类的慈悲
20.在死神的光芒下
附录1一种语文教师
附录2一种语文课
媒体评论
有人对王泽钊的学生不读“书”(教材)却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感到不可思议。王泽钊感到这种想法很奇怪:“素质提高了,不可能分低呀!”他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矛和盾的关系:“谁说分数高就是应试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
——《中国青年报》
我发现这位王老师,他容易让我们一下子到了一个无拘束、没有规矩的空间里。
——CCTV“实话实说”
一次他到某班代课,刚走进去,学生们愣了,以为他走错了教室,当知道他是来代课时,立刻欢声雷动。
——《南方周末》
(他送走的)每届毕业生高考语文成绩都名列青岛市前茅。
——《新读写》
书摘插图
第1讲作文要有思想
思想走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可见思想是人类行为的灵魂与先导。作文也一样:作文需要思想,而作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是由作者的思想支配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首先是思想。
曾几何时,我们的文章千篇一律,到处是“东风吹战鼓擂”式的枪杆儿诗,到处是红旗飘飘的色彩,到处是“潺潺流水”的声音……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更遑论思想!
我们的大报也发过这样的文章:
一位国家级“优秀班主任”,她的班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月内捡到三次钱,都上交了,都拾金不昧。
一家国营纺织厂有这样的“感人事迹”:单身宿舍八位女工,七位有蚊帐,一位没有,为了减轻那位没有蚊帐的工友的痛苦,大家都拆除蚊帐,共同分摊蚊子的叮咬。
听来像是神话。
这种造假思想导致的造假文风,直接污染了学生的大脑。我曾经读过这样的作文:
高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统考作文要求写高一生活见闻:学生的选材普遍是军训、校运会、元旦晚会三件大事。最搞笑的是,常见学生写一运动员在跑道上摔倒,立刻断了腿,全班同学立刻冲到跑道上,每个人都伸出温暖的手,抬着这位断腿的同学往医院跑。
笔者忍不住好奇,曾找一位这样的作者咨询,下面是对话: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
79人。
你这位受伤的同学身体周长大约多少?
老师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伸出温暖的手,抬着这位断腿的同学往医院跑,假如每位同学的身体宽大约50厘米,都围着这位同学,这位同学的身体周长要40米左右才行。我怀疑这位断腿的同学是格列佛,他不小心闯入了小人国。
可是,我这篇作文在小学、初中时都是范文呢,您怎么要否定?
我以为我的听力失常了。或许这也是一种思想。
佳作欣赏
金牌梦
上了高中后,我就没怎么过过暑假,因为要上额外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课。刚考完期末考,我们就意识到一个特殊的学期又要开始了。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们就得同学长学弟们一同学习数学。大家很久以前就彼此认识,并且,这里只有男生,或许是女孩子无法忍受整个暑假都同一屋子男生挤在大教室听几个老头子讲课吧。
数学的确是需要消耗极大精力的学科。记得我初二进奥校开始学习它时,班里有二十多人,但到了高二,就只剩下两个人了。那些离开的人百分之百是耐不住性子,不愿再在这上面消耗生命。
在数学竞赛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近几年IMO数学奥赛冠军基本上没落他国之手。作为中国青年代表的奥赛选手每年披金挂银,很是争气。回国后,他们便获准免试进入北京大学,前途一片光明。于是,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投入竞赛辅导,数学奥校从小学一直办到高中,还有名师亲自指导。学校为了荣誉,更是大力宣传,拿出大笔钱作奖金,拉优秀生入伙。
但甘愿花费大量时间于数学竞赛辅导的学生毕竟占少数。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小学二三年级时便被重点培养,一路保送上来的“专才”。我与他们关系很好,经常一起聊天。高三的学长告诉我,他们从高二起就停课专心学数学以便参加奥赛了,有专用教室、专用宿舍,还有不从事日常教学活动的专门辅导老师。这些让其他同学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同学很是眼红,他们也盼着有一天能过上与众不同的生活。我们经常探讨学习数学的意义。每次他们都会列出一长串本校学长甚至外省市的同学的名单,之后说:“他们都进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之后呢?之后无非是念到数学硕士博士然后到国外改行编软件或到某个生物公司做实验去了;仅有的几个从事数学工作的也是进行数学竞赛辅导。我的这些学长也渴望能有好成绩:“你如考到全国前六名,上大学便可自选专业,不必学四年再改了。”于是,他们每天很努力地做着数学习题,为了进北京大学后能不读数学专业。
后来他们取得了比较好的竞赛成绩,全部被保送进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创造了本校历史上的记录,这被写成了大红榜,贴在学校里显眼的地方。我每次从那儿走过,心里都祝他们能在将来改个好专业。常有很多高一学生围成一堆,边看边议论着什么。几天后,数学奥校便贴出告示,说由于报名人数太多,领导决定换一问最大的教室,望同学们不要走错……
中国参加世界数学竞赛几十年了,数学家没出几个,数学水平在国际上仍称不上一流,虽然奥赛金牌拿了不少。与之相反的,世界上各大软件、生物公司里挤满了拿数学学位的中国人。这种情况,在今后若干年内,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点评]
本文是作者在高三时写的文章。
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感到很震撼:一位高中生,有这样敏锐的眼光,有这样深刻的思想!谁说学生不懂事(与之相联系的是,很多家长说“孩子不懂事”)?事实上,这位同学本来很有可能夺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却因为看透这种为竞赛而训练的弊端而退出奥校。这是思想的力量。
这样的文章,读后让人深思。
培养神童、夺取金牌一直是国人不解的情结:古有方仲永,今有大学少年班,这些年又有了奥校!以后还不知要有什么呢。为了圆国人的金牌梦,我们甚至常常不顾“预备神童”的死活!有一位高三学生,在夺得奥赛金牌后——据说是为国为省为市为校为班争了光——因为透支生命,竟然进了医院!在被北京大学录取后,他不得不休学一年。一年哪!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可现在我们却认为金牌就是力量。“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我任课的班上,曾有一位参加奥校辅导的同学,他只做数学题,其他任何学科都不学,他的综合智力状态就像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因为在奥赛选拔时得了第七名,失去出国参赛资格,最后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这正像我们的男子足球梦。中国男子足球即使冲不出亚洲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即使像上一次那样“冲”出去又有什么用?浪费了那么多差旅费!我来了,我踢了,我输了,我做了一次国际球迷,我回来了,球迷流泪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心态能平衡?什么时候我们能从梦中醒来,看淡金牌?
作者的思想深刻,文笔犀利,可谓入木三分,请看:
“他们每天很努力地做着数学习题,为了进北京大学后能不读数学专业。”
多么荒谬的教育历程!近十几年来,我们出过几个数学家?而在没有奥校时,我们有过一大批国际级别的数学家:华罗庚、王元、张广厚、梁中超、潘承洞、陈景润……也正如英语教育,在没有四六级英语考试时,我们产生过一大批翻译家,而自从有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再也出不来翻译家了,只出“翻译工作者”了。这难道不发人深思吗?
感谢我们这位同学,为沉睡在金牌梦中的人们敲了警钟。我们的某些教育管理者什么时候能像这位中学生作者这样清醒?
这就是有思想的文章。这是出自中学生之手的文章。
换换脑筋
新闻自由
德国科学家巴伦亚历山大冯洪堡拜访美国总统杰弗逊时,在总统的书房里看到一张报纸,上面满是对总统的辱骂攻击之词。巴伦拿起报纸,愤愤地说:“为什么让这些谣言泛滥?为什么不取缔这家报纸?至少也该重罚编辑,把这家伙投进监狱。”
杰弗逊微笑着回答说:“把报纸装到你的口袋里,巴伦。如果有人对我们自由的现实和新闻自由有怀疑,你可以拿出这张报纸,并告诉他们你是在哪里见到的。”
第二讲情感要真诚
作文要表达真诚的感情,这本不必说,但目前中小学生作文表达的感情的虚假化,真让人担忧。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坚韧是我崇尚的品格/战胜脆弱。这两个题目二选一。
这是两个基本思想相似的题目。
奇迹出现了:有个考场30个考生有近一半人写了自己高考前死了父母的“不幸遭遇”,自己却以坚韧的品格,战胜了脆弱,顽强地走进了考场。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在还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时就开始诅咒父母了!另一考场,30位考生都写了自己这样的“不幸遭遇”:还差一个星期就高考了,突然遭遇车祸,双腿被轧断,自己顽强地坐着轮椅进了高考考场,从而战胜了脆弱。我感觉这些考生的壮举应该有音乐诸如《血染的风采》伴奏才好。
这种拙劣的造假,除了没有思想,剩下的就是感情虚假。读来令人作呕。
总要写大事,这似乎受了杜甫老人的影响,“语不惊人死不休”。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发生,琐屑之事要多得多,文章感情要真挚,最好的途径是以小见大,一滴水中见出太阳的七色光,见一落叶而知深秋。
小葫芦
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植物园。为了不空手而归,我思来想去买了盆葫芦,并将它送给了向来喜欢花花草草的姥爷。
我永远忘不了姥爷双手接过花盆的那一刻——他似乎有些惊讶,但很快便被欣喜所取代。姥爷笑了。眼角的纹路是那样清晰可见,此刻正映着璀璨。
“还是我外孙女对我好。”——一句轻声的低语,刹那问叩开了我的心扉。我,也笑了。
姥爷对待葫芦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放在太阳底下,怕晒坏了;放在屋里,又怕叶子黄了;叶子上面出现小洞了,就四处去买杀虫药;为了一个新长出的嫩芽,姥爷竟能欣喜万分……每次,我给姥姥打电话,姥爷总会像孩子般兴奋地抢过话筒,详细地告诉我小葫芦一周以来的变化。“用不了多久就会长大了。"——这是姥爷最常说的话。每每听到这里,话筒这端的我便沉默了,是啊,用不了多久就会长大了,对我来说也是如此吧。或许到那时,我能为姥爷做的便不止这样一点点了。
我知道,由于我住在学校,平时不回家,姥爷便将葫芦看作是他外孙女的影子,想她了,就看看它,摸摸叶子,因为上面有他的外孙女的气息,有他外孙女对他浓浓的爱。
好不容易,苗长高了,长长的藤缠绕在竹竿上。可就在这时,姥爷住院了,并再也没有出来。
姥姥告诉我,在医院里,姥爷平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多给葫芦浇点水,那可是我外孙女送我的。”我去看姥爷的时候,姥爷的脸色异常苍白。然而看到我的那一刹那,却又仿佛突然焕发出光彩。是错觉吗?也许吧。但至少我能看到姥爷憔悴的脸上立刻浮现出的笑容。我坐在病床边,姥爷拉过我的手,说:“姥爷这一辈子就只剩下两个愿望了,一是想做一支长笛,听我外孙女吹响它;再就是想亲眼看着葫芦长大,成熟,然后亲手摘下来给你。”我点点头,轻轻地为姥爷掖好被角。站起身,看看窗外。此时已是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葫芦也该成熟了吧。不知不觉,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我强忍住,回过头,想将笑容留给姥爷。
可是,姥爷还是去了,没有等到葫芦成熟的那一天。姥爷去世的时候我不在他身边,可是他在这世上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让爸爸替他好好照顾我。
又是一年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姥爷啊,您知道吗?现在,一个小葫芦就摆在我的床头。我知道,我再怎么呼唤您,您也不会回到我的身边了。但我相信,您就在天堂注视着我,看着您的外孙女像小葫芦一样健康地长大。也许等到我真正长大的那一天,天堂中的您才会露出最欣慰的笑容,然后对身边的天使轻声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用不了多久,就会长大了。”
像您当初想我时一样,我想您了,就看看小葫芦,摸摸它,因为上面有您的气息,有您对我浓浓的爱。
姥爷啊,此刻的我正仰头看着天空,我只想对您说——“您在天国过得还好吗?我,很好。”
[点评]
真诚的语言,传达出真诚的情感。
作者选材精当。只是写了一只再朴素不过的小葫芦,却透出感人的真挚情感,读后不为之动情,恐怕不易。
“放在太阳底下,怕晒坏了;放在屋里,又怕叶子黄了;叶子上面出现小洞了,就四处去买杀虫药;为了一个新长出的嫩芽,姥爷竟能欣喜万分……”读到这种文字,我们仿佛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眼前虔诚地摆弄那盆在别人看来无可称道的小葫芦,他实际上是在呵护着一份隔代的亲情,这种情感因为真诚而显得高贵。
“由于我住在学校,平时不回家,姥爷便将葫芦看作是他外孙女的影子,想她了,就看看它,摸摸叶子,因为上面有他的外孙女的气息,有他外孙女对他浓浓的爱。”这种文字,简直就是天成。因为天成,显得真诚,因为真诚,感人至深。
“好不容易,苗长高了,长长的藤缠绕在竹竿上。可就在这时,姥爷住院了,并再也没有出来。”苗长高了,象征着外孙女长大了,可是外公却病倒了,“并再也没有(从医院)出来”,作者对外公感情真挚,以至于不忍写出那令人悲痛的文字。读来让人感到这份感情的分量。
“像您当初想我时一样,我想您了,就看看小葫芦,摸摸它,因为上面有您的气息,有您对我浓浓的爱。”文字的呼应,恰好是情感的呼应,真正的文质彬彬!
佳作欣赏二
母亲的手
正月初十晚上,当我拖着一条几乎不敢沾地的腿一瘸一拐地回到家门口时,已是晚上十点半了。才敲门,门就开了。原以为母亲会为我晚归而生气,可看到的却是那双浅褐色眸子中的焦急和欣慰。
我告诉母亲今天参加跆拳道比赛时伤了脚,离家时又忘了带钱,是从道馆慢慢挪回来的。母亲赶紧把我拉到沙发上让我坐下。当她小心翼翼地为我脱下鞋袜时,那双浅褐色的眸子流露出的惊讶和痛惜使我的心为之紧缩。看到母亲难过的样子,我心中充满了自责。
可母亲没有责备我。她很快找来一瓶活络油,用食指和中指蘸着往我脚上擦。她手指的动作不轻不重,紧慢适中,很快驱散了我受伤部位的麻木,让我在痛楚中感到热辣辣的温暖。
当母亲为我治完创伤后,我握住了那双飘逸着药水香气的手。
小学上学时,我和母亲上班顺路。每天上学,母亲总是和我牵手而行。我在母亲身边一会儿指点风景,一会儿问这问那,活蹦乱跳欢天喜地的样子常逗得母亲咯咯直笑。只要母亲牵着我的手,我就是绝对安全的,敢闭着眼睛从家一直走到校门口。那时觉得母亲的手软软的,温温的,被她握着手太舒服了。后来越长越大,不知为什么,好久没有握母亲的手了。现在握着它,却吃惊地发现它们已变得非常粗糙,手背的皮肤干燥而松弛。原来的柔软细腻的手呢?我惶急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