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生态学
分類: 图书,农业/林业,农业基础科学,
作者: 刁治民等编著
出 版 社: 西南交大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906000版次: 1页数: 412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04771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农业微生物生态学结合现代生态学研究和微生物特点,从微生物的生态学角度阐述了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微生物_的基础生态学理论,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与分布,以及极端环境微生物学;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微生物种群和微生物与动植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生物地化循环问题、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与能源和清洁生产关系、微生物生态学与环保及环境处理。重点论述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微生物在植物营养元素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的影响,阐明微生物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及微生物生态学在生产实践上的具体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突出了创新性和实践可应用性。适合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参考;也可供从事农业、医药、食品工程、水污染处理、水域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学和环境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微生物生态系统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及特征
第二节 环境(生态)因子与生长抑制
第三节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与演替
第四节 微生物的细胞行为
第五节 微生物的群体增长
第六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
第七节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作用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第二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第三节 空气中微生物生态
第四节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第四章 极端环境微生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嗜热菌
第三节 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嗜冷微生物
第四节 酸性环境中的微生物——嗜酸菌
第五节 碱性环境中的微生物——嗜碱菌
第六节 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嗜盐菌
第七节 高压环境中的微生物——嗜压菌
第八节 辐射环境中的微生物——抗辐射微生物
第九节 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关系
第一节 微生物群体内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第四节 植物内生微生物
第五节 土壤杆菌与植物肿瘤
第六节 微生物与植物病害的生态关系
第七节 微生物与动物的生态关系
第六章 微生物在植物营养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在植物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四节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五节 微生物在植物磷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六节 微生物与钾的转化
第七节 微生物在植物铁营养中的潜在作用
第八节 微生物在植物其他营养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九节 物质循环与土壤肥力
第十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七章 微生物与污水环境治理生态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废水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
第三节 废水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
第四节 微生物脱氮技术
第五节 微生物除磷技术
第六节 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联合处理技术
第七节 水产养殖水体的生物处理技术
第八节 水体污染物的微生物生态处理技术
第八章 微生物与固体废物生态学
第一节 微生物堆肥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有机废弃物稳定化的生物学原理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处理技术
第四节 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工程
第九章 微生物与污染物的生态关系
第一节 微生物降解转化物质的巨大潜力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动力学
第三节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第四节 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第五节 影响微生物降解转化作用的因素
第六节 石油的微生物降解
第七节 煤的微生物脱硫与降解
第八节 细菌冶金
第九节 微生物脱臭
第十节 降解质粒
第十一节 治理污染基因工程菌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其中非生物环境(abiotic environment),指非生命物质,如土壤、岩石、水、温度等;生物环境(biotic environment)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Ernest Haeckel)于1869年提出。他当时认为生态学是动物与有机环境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并把生态学定义为“自然界的经济学”。其英文和经济学(economics)是相同的,均来自于希腊文,表示家庭居处或环境的意思,可见,生态学与经济学、家庭、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有的学者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或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或生活着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也有人将生态学称为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中所说的生物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于人类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生态学也扩展到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等方面,并把人类这一生物种也列入生态系统中,来研究并阐明整个生物圈内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问题。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如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学原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科之一。初期主要研究植物,后来逐渐涉及动物和人类。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向生态学的不断渗透,生态学有了新的内容和动力,成为多学科、较活跃的科学领域之一。
生态学的基本内容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类,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类,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按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类,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其中陆地生态学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等,而水域生态学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河流生态学等。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植物根际生态学、肠道生态学等。
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与生命科学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等。应用性分支学科有: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