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西部: 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图景(理论篇)
分類: 图书,建筑,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作者: 支文军,张兴国,刘克成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357000版次: 1页数: 205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0836450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分理论和实践两册,在理论篇中,我们在展现了西部的历史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西部环境的特征与城市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了西部建筑创作的环境与地域特征,讨论了西部建筑师的执业状态,探讨了西部可能推进的适应地方气候的西部传统建筑技术的复兴,同时,讨论了山地城市建设的策略和西部城镇整体重建的方法。期望本书的出版对希望了解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学者、建筑师、开发商等有帮助,同时也期望促进建筑学界和业界的沟通。
内容简介
本书为《建筑西部: 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图景》的理论篇,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对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发展特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了深入的剖析。展现了传统的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文化和传统建造方式,探讨了西部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更新,分析了西部在生态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建筑生态技术方面的探索。同时,也讨论了在西部极富挑战的环境下,部分十分有影响的建筑师的创作历程。
作者简介
支文军,《时代建筑》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兴国,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
刘克成,西安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目录
前言
一、综述
西部十二省(市)历史地理信息概况
二、西部城市发展特征
龙彬:近代西南地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李哲 李严:晋陕北部地区明长城军事聚落的现代变迁
曹伟:城市设立与衰落的生态安全因素
三、西部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刘晖 董芦笛:寻找环境压力下的有序疏解——黄土高原典型生态基质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樊中黔 罗德启 高杨:贵阳市金阳新区开发实践与城市空间发展构想
李凯生 彭怒:简单城市:现象方法和空间比兴——一个西部城镇整体重建中的方法研究
赵万民 朱猛:三峡库区十年来迁建城市(镇)形态变迁
四、传统建筑特征与建造方式
杨宇振:文化视野中之西南传统地域建筑文化格局兼论西部传统地域建筑研究之现实意义
曹正伟 欧阳桦:朴拙之外——巴渝山地建筑文化的特异性
柏景 杨昌鸣:非西藏藏区传统地域建筑研究述略
何如朴:甘肃乡土建筑的启示
王绚:陕南地区传统设防山寨研究
全峰梅:桂东北地区典型历史村镇的调查分析——以程阳寨、平安寨、黄姚为例
周铁军:气候是不可移植的地方特征——适应气候的重庆地区传统建筑技术更新
五、西部历史文化与保护更新
张鹏举 白丽燕:草原城市建筑——内蒙古地域建筑古今谈
林从华 冯棣: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研究现状与基本特征
翟辉 王丽红:束河更新——矛盾“之间”
朱瑾 王军:隋唐长安的城市水系与城市绿化
许飞进 罗奇 谢芳 秦砚瑶 崔景:原生态聚落的生存与发展——从地理学角度看传统聚落团山村的形成及特色
邓延复:敦煌莫高窟设计纪行——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六、西部建筑师创作历程
张锦秋:探索之旅
王小东:西部建筑行脚——建筑创作生涯自述
刘谓:大漠劳工
刘纯翰:刘纯翰建筑作品
罗德启:新地域主义的创作与实践
谢天开 王晓龙:大匠徐尚志
林宁:蒋伯宁——关注地域特色的西部建筑师
饶维纯:实践与探索之路
杨大禹:云南传统民居形式
穆洪洲:大邑安仁镇公馆建筑测绘调查
后记
书摘插图
二、西部城市发展特征
龙彬:近代西南地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大多功能结构简单,沿袭封建社会的城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逐渐解体,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作为社会经济的产物,也随之发生了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变化。
西南地区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自然区位以及地理地貌的影响,其近代城市发展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本地区内部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全面考察近代西南地区的城市发展历程,仍然可以清晰把握一些具有共性的影响因素,其中开埠通商、撤府设市、抗战内迁可称为推动近代西南地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1开埠通商
近代中国城市出现了新的发展类型,即产生了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由于开埠通商,一方面城市原有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因此从客观上讲,开埠通商给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的重大影响,它给城市注入新的内容和外部推动力,促使其脱胎于封建城市模式,步入了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自1862年中英《南京条约》确定“五口通商”开始,到1922年为止,中国的约开商埠共计近80个,其中西南地区有重庆、万县、蒙自、思茅、河口、腾越、北海、梧州、龙州9个;从清末到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自开商埠共有30余个,其中西南地区有昆明和南宁2个。西南虽然不像东北、沿海、沿江地区那样成为开埠通商的主要区域,在数目上具有优势,但对于这个总体闭塞、落后的地区而言,无异于“死水微澜”。
1.1开埠通商揭开了重庆城市的近代化帷幕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居四川盆地东南,借长江及其支流沟通了四川盆地内部及广大西南地区,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明清以降,重庆就是四川东部地区的商业重镇。近代以来重庆成为帝国主义溯长江侵入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前沿基地,1891年开埠后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商埠。重庆开埠后,很快脱离了封建城市模式,步入了近代化的发展进程。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方面。
1.1.1体现近代殖民色彩的洋人区,租界地相继在重庆出现
继英国之后,法、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陆续到重庆设立领事馆,在通远门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新区——外国使馆区(名为领事巷),并且与1903年12月英籍海关税务司华特森“永租”给重庆海关使用的打枪坝一道,构成一片不是外国租界的洋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