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师讲《庄子》(双色)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邢群麟等编著
出 版 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59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88553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们挂孔夫子的招牌,却都是庄的私淑弟子。
——鲁迅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李泽厚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烙印。
——闻一多
如果中国每一个人都履行他儒者的责任,而每一步都按照理性来走,则中国不能延长到二千多年仍然存在……中国有幸,中国人有一半时间是道家……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林语堂
内容简介
《庄子》是一本深刻而妙趣横生的书,其中包涵着丰富的人生大智慧,比如“不争”、“忘我”、“去机”等,但要想真正读懂《庄子》并非易事。王夫之、朱谦之、钱穆、章太炎、林语堂、方东美、南怀瑾、陈鼓应、梁启超、蔡元培、冯友兰、徐复观等国学大师对《庄子》都曾有过深入的研究,并在相关著述中提出各自独到的见解,听他们讲《庄子》,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庄子思想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我们为人处世的能力,以更广阔的眼界看待现实问题,走向成功人生。
目录
绪论 枯枝繁花看庄子
1.庄子其人
2.《庄子》其书
3.随庄子一起逍遥
第一讲 王夫之:“机心”是痛苦之源
1.“机心”遍布天下
2.“势利”满心的悲哀
3.“机心”是痛苦之源
4.永远追求“虚”的境界
5.以真示人,其心亦真
6.祛除机心,返璞归真
第二讲 朱谦之:名利河畔的得失判断
1.贪腐者不得不上的美学课
2.听“至人”说名利
3.庄子也在谋的“利”
4.不求名来名白扬
5.君子穷而不乏
6.人生总有路可走
7.享受生命的大自在
第三讲 钱穆:心灯如莲次第开
1.心灯如莲次第开
2.达生需要养心
3.心若止水则灵美
4.和庄子一起做“心斋”
5.近自然,见灵性
第四讲 章太炎:“圣人”就在平凡的“人间世”
1.庄子“道”眼观物
2.自性灵秀圆满
3.圣人、凡人各具“神通”
4.唯我独尊,并不为过
5.潜能藏在心深处
6.把主见出卖给别人不可取
7.“圣人”就在平凡的“人间世”
第五讲 林语堂:算命不如修养
1.螳螂“守形忘身”酿悲剧
2.别被“我”遮住视线
3.人生智慧有开始
4.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展现真我的风采
6.把自我优势发挥到极致
7.算命不如修养
第六讲 方东美:心界决定你的视界
1.大鹏和晏鸟:同一世界,不同“心界”
2.“蓬心”骂尽天下人
3.心界决定你的视界
4.视线圈定你的脚印
5.小者逐利,大者逐道
6.把心域拉到无限远
第七讲 南怀瑾:成功就在一刹那
1.大鹏高飞的势能积累
2.寂寞,成功的另一种境界
3.前途,一次有计划的旅行
4.惟其好之,惟其乐之,所以成之
5.成功就在一刹那
6.真正的伟大与平凡
第八讲 陈鼓应:人生需要求知
1.人生需要求知
2.求知需求真知
3.虚怀若谷,心自丰盈
4.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九讲 梁启超:呆若木鸡是凝神的最高境界
1.“承蜩”和“捶钩”
2.专注就是成功
3.失败的预兆:患得患失
4.“游刃有余”的前因后果
5.呆若木鸡是凝神的最高境界
6.凝神还需坚持
第十讲 蔡元培:变化才是真正的和谐
1.“变”才是不变的真理
2.把思维停留在“变”字上
3.因时随化,因地制宜
4.庄子,我思我何在?
5.不断创新才是生命的本质
第十一讲 陈鼓应:以柔的状态进入刚的境界
1.行走世间,必学“脚法”
2.庄子的“护己学”
3.由来才命两相妨
4.“宁为瓦全”才是上策
5.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6.内直外曲≠胆小怕事
7.进亦乐,退亦乐
8.以柔的状态进入刚的境界
第十二讲 冯友兰: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
1.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
2.幸福没有特权
3.是非欲念,见易别难
4.勉强自己,庸人自扰
5.止水澄波,悟道须静
6.幸福在哪里
第十三讲 徐复观:生死何茫茫
1.何处来?何处去?
2.生如夏花之灿烂
3.“死”字当头,活着悲哀
4.死亡就是一次“快乐旅行”
5.灿烂平息,生生不息
第十四讲 徐复观:庄子的第二条人生道路
1.庄子的第二条人生道路
2.精神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3.“道”是悟出来的
4.放下即逍遥
5.坐忘无迹
6.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第十五讲 南怀瑾:真正的伟大与平凡
1.三千弱水,只饮一瓢
2.祸福只在一念间
3.永远保持一颗“初心”
4.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5.做一只容易满足的鼹鼠
6.生命,各自有各自的快乐
第十六讲 朱谦之:因由看破自逍遥
1.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悲哀
2.你心中还有“天地”吗?
3.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
4.相助何如相忘
5.因由看破自逍遥
6.当下就是幸福
附录《庄子》原文
书摘插图
第一讲王夫之:“机心”是痛苦之源
1.“机心”遍布天下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一篇中,庄子用7个寓言来讲述自己对人世间各种世态状况及应对措施的见解。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庄子通》一书中对于《人间世》一章作了自己的解释,他强调个人身处世间,不可“挟心而与天下游”,否则就会像“韩非知说之难,而以说诛。扬雄知白之不可守,而以玄死”。按照王夫之的理解,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为什么会遭受韩非、杨雄那样的痛苦下场?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处世总是夹杂着“机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隐藏着一颗势利的“机心”。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他们交朋友,只是为了今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工作,只是为了能够赚取更多钱财;谈恋爱,只是为了满足个人一时的私欲;孝敬父母,只是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总之,不管做什么事,总是目的在先,名利当头。像这样“挟心而与天下游”,怎么会没有痛苦呢?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都为挤一辆公交车而焦头烂额;为忙工作而嚼着一个鸡蛋灌饼,喝一杯劣质豆浆,匆匆赶路;酒店里,几个人觥筹交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友好的笑容,但可能在背后大家就会互相骂一句……这些人的心里也许装着各种各样互不相同的事,但是他们的目的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点,那就是都在为“名利”这两个字。为了得到名利,他们在对待任何人任何事时,总是从“是否有用”这点上来考虑,“机心”怎么会不越来越重呢?
《庄子人间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名叫石的木匠,去往七国,来到曲辕,看见一棵被奉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树大到可以隐蔽几千头牛,树干有数百尺粗。树梢有山头那么高,树干几丈以上才分生枝权,很多枝权都可以做成小船。很多人都围着看,但是这个木匠却不瞧一眼,继续赶路。他的徒弟仔细看够了这棵树,赶上师傅说:“自从我和师傅学艺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木材,您却不肯看一眼,为什么呢?”木匠说:“你就别说它了!那是没有用的散木。用它做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器具就会毁坏,做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梁柱会生蛀虫。这样的木材没有一点用处呀!”
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每个人在看一件事物之前,其潜意识里都会用一种势利的眼光去判断其有用无用。
杜甫诗云:“翻手为云覆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你很会结交朋友,那你觉得和你相交的那些人都是没有目的,只有感情的吗?《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这是讲,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
容易背弃对方。与此相反,“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以天属者”是指彼此结合的关系是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这种朋友关系即使在逆境中,也会禁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