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您防治肛肠疾病
分類: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常见病,
作者: 于永铎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150000版次:页数: 190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911391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驱病方法许多种答案就在您手中。
本书以更加全面、细致地给人民的健康事业送上一份包括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内容的健康大餐。因此,对每一种疾病的介绍都具有中医学的特色。考虑到我国当前的国情、民情,本着“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原则,本书除把中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独特疗法介绍给读者外,也对常用的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做了必要的介绍,使人们有更多的比较和更宽的选择,以突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简介
作者概括介绍了肛门直肠的解剖与临床、肛门直肠的检查方法、肛门直肠手术的麻醉方法、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简要介绍了痔、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肛窦炎、肛乳头瘤、肛管直肠脱垂(脱肛)、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门大肠癌、肛门周围皮肤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等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危害、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辅助治疗(饮食、起居)、早期诊治小窍门、预防与保健等,并叙述了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和肛肠科常用药物。全书重点突出,通俗易懂,适合基层肛肠专科医师阅读,更适合肛肠疾病患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1章总论
一、肛门直肠解剖与临床应用
二、肛门直肠的生理病理
三、肛门直肠的检查方法
四、肛门直肠手术的麻醉方法
五、肛门直肠疾病的术前准备
六、肛门直肠疾病的术后处理
第2章痔疮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临床表现及危害
四、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辅助治疗
八、早期诊治小窍门
九、预防与保健
第3章肛裂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临床表现及危害
四、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辅助治疗
八、早期诊治小窍门
九、预防与保健
第4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临床表现及危害
四、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辅助治疗
八、早期诊治小窍门
九、预防与保健
第5章肛瘘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临床表现及危害
四、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辅助治疗
八、早期诊治小窍门
九、预防与保健
第6章肛窦炎、肛乳头瘤
第7章肛管直肠脱垂
第8章肛门直肠狭窄
第9章肛门失禁
第10章结直肠息肉
第11章肛门周围皮肤病
第12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第13章肛门大肠癌
第14章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15章肛肠科常用药物
书摘插图
一、肛门直肠解剖与临床应用
1.人体肛门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1)人体肛门:肛门是人体消化道末端的开口,位于人体躯干部的最下端,臀部正中线、会阴体与尾骨之间,肛门周围皮肤布满大量的毛发、皮脂腺和汗腺,黑色素沉着,平时肛门紧闭,男性呈椭圆形纵裂状,女性呈圆形星芒状。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松弛呈圆形,直径可达3cm。
(2)肛门三角:以两坐骨结节为连线,下至尾骨的三角形区域称肛门三角,习惯上称肛周。如图1-1所示。
(3)肛管:从肛缘到直肠末端的一段狭窄管腔叫肛管。长约2.5cm,前壁较后壁短。肛管的皮肤特殊,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前者表面光滑色白,没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手术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肛管皮肤,我国成人肛管周长约10cm,至少应保留2/5,否则会造成肛门狭窄、黏膜外翻、肠液外溢等并发症。
(4)肛管白线:肛管白线又称内外括约肌间沟或Hilton线,距肛门口上方约1cm,用手指由上向下抵压肛管内壁,可在外侧壁明显摸到一个皮下凹沟即是。此沟位于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
(5)齿状线: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交界处有一锯齿状的环形线,叫齿状线或梳状线,又称黏膜皮肤线,距肛缘约2.5cm。齿状线上下的结构如上皮、动脉、静脉、淋巴和神经在解剖生理及临床应用方面有重要区别。
(6)栉膜、栉膜区、栉膜带:位于齿状线与括约肌间沟之间的环状平滑区,称为栉膜区。此区域内的肛管上皮组织称为栉膜,栉膜病理性增生所形成的纤维束称为栉膜带,在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下,栉膜带可发生纤维性缩窄硬化,称为肛梳硬结。临床上包括栉膜、部分联合纵肌纤维形成的黏膜下肌、肛腺及导管、丰富的淋巴、静脉丛和神经末梢,是肛裂、皮下脓肿、潜行瘘的好发部位,医源性肛管狭窄通过切开此区有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