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下卷)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通史,
作者: 王桐龄著
出 版 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200000版次: 1页数: 全二册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1003565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国民爱国心发达则国兴,薄弱则国衰,绝无则国亡。历史者,爱国心之源泉,国民教育之基础也,历史教授之得法与否,与国家盛衰兴亡有真接关系。
史学发达,则国民爱国心日强,史学衰微,则国民爱国心日弱,我国土地之广,人口之众,物产之丰饶,气候之温和,甲于五洲,顾日趋于贫弱者,则以国民缺乏爱国心敬,爱国心所以缺乏,虽有种种原因,而史学不发达,历史教授不得法,亦其最重要原因之一病。
——王桐龄
内容简介
王桐龄先生巨著《中国史》洋洋一百二十多万言,叙述中国从远古到清末的历史,规模宏大,波澜壮阔,梁启超赞扬该书“成一家之言”,可谓实至名归。
作者“最注意于民族之盛衰,国家之兴亡”,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书,其独特的历史分期方法不但使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赫然清晰,而且立刻使中国历史活了起来,几千年的盛衰兴亡,起伏转折,如波涛汹涌,尽现眼底。
该书注重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全书对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和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分析卓越而精辟,绝不人云亦云。
全书体例独特,史料丰富,语言简练,分析精辟,为以一人之力修通史所罕见,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王桐龄先生(1878—1953),号峄山,河北任邱人。清末考取秀才,后留学日本,1907年毕业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1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归国后,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后应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后,任教授;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曾任系主任,并先后在北京法政大学、中国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课。治学勤奋,著译甚丰,主要著作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党争史》、《儒墨之异同》等。
目录
上册
序历代学术与政治之交互的影响市村博士
自序历代各民族之盛衰兴亡
编辑缘起及经过
凡例
序论
第一章定义
第一节历史之范围
第二节历史之种类
第三节历史与国家之关系
第四节中国旧史学之缺点
第五节中国史之命名
第二章中国史上之种族
第一节中国民族之分布
第二节汉民族之特陛
第三节历代户口之消长
第三章中国史上之地理
第一节中国地势大略
第二节历代史域之伸缩
第三节历代帝都之地点
第四节历代地方行政区域之变迁
第四章中国史上之年代
第一节中国史年代之确数
第二节历代之纪年法及岁首
第三节历代之纪元法及年号
第四节干支纪年法
第五节中国史时代之区分
本论
第一编上古史汉族胚胎时代
第一章中国文化之发源地
第二章太古之神话
第三章黄帝之治绩
第四章太古时代开化之程度
第五章三皇五帝说
第二期唐虞三代时代
第一章唐虞之郅治
第二章夏之兴亡
第三章商之兴亡
第四章西周之兴亡
第五章西周之文化
第三期春秋战国时代
第一章王室之陵夷与霸权之消长
第二章封建制度之破坏与地方集权制度之发达
第三章世家之专横与主权之凌替
第四章周末学术之隆盛
第五章战国七雄之对峙
第六章六国之衰亡与秦之一统
第七章春秋战国时代之文化
第二编中古史汉族全盛时代
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