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的兴起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总论,
作者: (德)H.赖欣巴哈 著,伯尼 译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83-4-1字数:版次: 1页数: 261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5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00110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所涉及的虽说是哲学体系和科学思想,但在写作时并没有假定读者对于它的主题已具有专业知识。这里所谈到的哲学概念和学说一一都伴随着它们所受的批判而作了说明。本书虽然论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逻辑分析,但并没有预先假定读者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只要读者有足够的普通常识,期望学到一些多于普通常识的东西,他就具有充分准备,能够随着本书的论述前进了。
因此,本书可以用来作为一本哲学的入门书,特别是科学哲学的入门书。但它并不打算对传统哲学材料作所谓“客观的”阐述。对于种种哲学体系也没有企图采取那种解释者的态度去加以说明;那种解释者希望在每一种哲学里都发现一些真理,希望能使他的读者相信每一种哲学学说都是能够为人理解的。这种讲解哲学的方法是不很成功的。许多人曾经想从自称为客观的阐述中学哲学,结果发现哲学学说仍旧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另外有一些人用尽方法想理解各种哲学体系并想把哲学的成果和科学的成果结合起来,但后来发现他们没有办法使科学和哲学联结在一起。现在,如果哲学显得不能为无偏见的人所了解,或不能与现代科学并存不悖,这过错必定在哲学家方面。他过于喜欢牺牲真理去迎合作出答案的欲望,牺牲明确性而屈服于用图像来说话的诱惑;他的语言缺乏精密性,而这正是科学家避免错误的暗礁的罗盘。因此,如果一部阐述哲学的著作是客观的,它应该在批判标准上是客观的,而不应在哲学的相对主义的意义上是客观的。本书所作的探讨,意图达到这样一种意义的客观性。这本书是写给许多那样的人看的:他们曾读过一些论哲学和科学的书而得不到满足,他们努力要获得意义,却碰在词句的壁障上而受到阻难;但他们并不放弃希望,认为总有一天哲学会变成像科学一样令人信服、一样具有威力。
这样一种科学哲学已经存在这一事实是还未为人充分知道的。作为思辨哲学的一种残余,一片暧昧的雾气仍旧遮住了那些没有受过逻辑分析方法训练的人的眼睛,使他们不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哲学知识。
目录
原序
第一部思辨哲学的根源
1.问题
2.普遍性的寻求和假的解释
3.确定性的寻求和唯理论的知识见解
4.道德指导的寻求和伦理一认识平行论
5.经验论的研究法:成功和失败
6.经典物理学的两重性:它的经验论方面和唯理论方面
第二部科学哲学的成果
7.新哲学的来源
8.几何学的本性
9.什么是时间?
10.自然的规律
11.原子存在吗?
12.进化
13.现代逻辑
14.预言性的知识
15.插曲:哈姆莱特的独白
16.关于知识的功能论见解
17.伦理学的本性
18.旧哲学和新哲学:一个比较
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部思辨哲学的根源
1.问题
这里是从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的著作中抄下来的一段话:“理性是实体,也是无限的力,作为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基础的它自己的无限物质;它同样也是使物质运动的无限形式。理性是一切事物从中获得存在的实体。”
许多读者对于这样的语言产品没有耐心。在这里面不能看到任何意义,他可能感到想把那本书丢进火炉里去。如果想从这种情绪上的反应进步到逻辑批判上去,那就要请这样的读者采取一个中立的观察者的态度来研究一下所谓哲学语言,一如博物学家研究一个罕见的甲虫标本一样。对错误的分析开始于语言分析。
学哲学的人通常并不为晦涩的表述所激恼。反之,在阅读前面所引的一段话时,他大概会相信,如果他看不懂,那一定是他的过错。因此他会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这样会在最后达到一个阶段,那时他以为他已读懂了。在这时候,他会认为那已十分明白,理性包含着一种无限的物质,那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基础,因此是一切事物的实体。他已为这样一种说话方式所影响,以至于把一个受过较少“教育”的人会作出的一切批评都忘掉了。
现在请考虑一下一个受过训练、使用语言时使每一句句子都具有意义的科学家。他把他的陈述表述得他自己总能够证明它们是真的。他不在乎在证明中包含着一大串思想环节;他不畏惧抽象的推理。但他要求,抽象的思想多少总须与他眼睛所看见、他耳朵所听见、他的手指所触到的东西有点联系。这样一个人如果读到前面所引的那段话,他会怎么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