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研究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吴江 著
出 版 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9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1102164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者以哲人兼理论家的睿智和冷峻,鞭辟入里、简明扼要地剖析了曾高高在上数千年,至今仍颇具影响的中国封建意识形态;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和精神重建尚任道远、未有穷期……
内容简介
文章发表在刚粉碎“四人帮”、局势尚不太明朗的时候,而且提出了封建主义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有人写信给我询问和讨论这个问题,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不赞成提封建主义影响的人也举出几条理由。1979年、1980年以后,关于在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同时也必须继续肃清封建残余影响的问题,得到一般舆论的认可,并且在党的正式文件上确定下来了。这时我曾考虑把曾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余年之久的封建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一下,因为1977年以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忙于日常事务,这个问题也就搁下了。
作者简介
吴江,浙江诸暨人。1918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学术研究。著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认识论十讲》、《历史辩证法论集》、《哲学专题二十讲》、《民主与政党》、《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处的日子》、《文史杂论》、《社会主义的前途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冷石斋随笔》、《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论》等书。
目录
前记
开篇
第一篇 中国古代社会的深层结构
第二篇 孔子学说以礼为首
第三篇 学竞君择 适者生存——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
第四篇 儒学独尊以后的道家学说以及缘何衍化出一个道教来?
第五篇 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家学说的历史面貌(上)
第六篇 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家学说的历史面貌(下)
第七篇 儒学在中国民族交融中的作用
第八篇 封建社会的解体与儒学统治地位的终结
终篇
附录 法家学说的历史演变
读后感 王春瑜
书摘插图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已经有三千年以上了(这里所说文字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近年山东大汶口发现的晚期陶文,属原始图形文字,距今则约有五千年了)。现在的东西方文化,就其源头来说,均可上溯到公元前三四千年。和世界其它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是几千年来在不同社会中积累起来的文化一直没有中断过或湮没过(古希腊罗马文化到蛮族入侵后就中断了很久)。百代学说和文化名人联袂涌现,代代相续,群星灿烂,而且代有高峰,蔚为奇观。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单就其连续性和丰富性来说,越到后世越引人注目。
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欧洲上下数千年,在罗马帝国之后,因民族和宗教的不同而出现诸国分立,经中世纪数百年黑暗专制,从十五世纪开始,各国相继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又经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社会逐步迈向现代化。中国则不然,中国经过公元前770-前221年的春秋战国、五霸七雄时期,并没有使列国并存的状态永久化,而是走上了一条大统和各民族相继融合的道路。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开始,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据文献记载,当时这个大帝国的人口只有一千余万,到汉初增至三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