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方法,
作者: 张光杰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50532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立体化教学解决方案:
面对“十一五”规划的新形势,为了继续演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更深入地解决课改与教改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精工细做的食粮,我们不仅提供优秀的纸质主教材,还提价子教案、教学大纲、实验录像、视频演示、网络课程等教学配套资源,形成纸质出版物、电子音像与网络出版物等有机结构的立体化教学解决方案。
本书是关于介绍“社会调查”的教学用书,全书除导论(社会调查常识)外,其余内容可归纳为上、中、下三编:上编阐述了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包括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调查指标和方案的设计、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抽样;中编介绍了收集文献资料,尤其是实地调查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下编概括了对调查资料的研究,包括调查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 本书可作为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内容简介
全书除导论(社会调查常识)外,其余内容可归纳为上、中、下三编:上编阐述了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包括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调查指标和方案的设计、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抽样;中编介绍了收集文献资料,尤其是实地调查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下编概括了对调查资料的研究,包括调查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全书对社会调查的各方面均作了系统、准确的论述。
本书可作为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广大社会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录
导论 社会调查常识
第1章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1 准备与设计阶段
1.1.1 确定调查课题
1.1.2 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1.2 调查与收集资料阶段
1.2.1 调查访问
1.2.2 自填问卷
1.3 分析与研究阶段
1.3.1 资料处理
1.3.2 统计分析
1.3.3 理论研究
1.4 总结与应用阶段
1.4.1 撰写调查报告
1.4.2 评估调查工作
1.4.3 应用调查成果
复习思考题
第2章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2.1社会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2.2社会指标的类型
2.3社会指标的功能
2.4社会指标的设计和综合
2.5社会指标体系
2.6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2.7社会测量及其层次
2.7.1社会测量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2.7.2社会测量的尺度
复习思考题
第3章调查指标和方案的设计
3.1调查指标
3.1.1调查指标
3.1.2调查指标的设计
3.2调查方案
3.2.1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3.2.2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3.2.3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3.3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3.3.1信度
3.3.2效度
3.3.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3.3.4提高信度和效度的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4章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第5章 抽样
第6章 文献法
第7章 问卷法
第8章 访谈法
第9章 观察法
第10章 实验法
第11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
第12章 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13章 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
第14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三、社会调查的任务、功能和原则:
1.社会调查的三重任务:
社会调查不但要回答“社会事实是什么”,还要回答“社会事实为什么是这样”,进而追问“社会事实将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
(1)反映客观社会事实——描述现状:
某种社会现象是什么,其状况怎么样?某些特定人群是如何分布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怎样的?社会调查的任务之一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供社会事实的总体面貌及其特征。例如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以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流动情况以及这些人口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而民意调查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反映居民的政治态度、政治参与以及政治满意度等情况。美国的盖勒普民意调查公司就以调查选民意愿,较准确地预测美国总统大选结果而闻名于世。
以描述为主要任务的社会调查,通常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样本数量一般比较大,以问卷调查为收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所得的资料经过计算机统计处理,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结果,并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研究总体中,以说明研究总体的一般趋势和基本特征。
探索性社会调查一般使用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我们所不熟悉的特定地区、特定事件或特定人群进行考察,其目的之一就是描述事实。抽样调查能够从样本推论总体的前提是,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探索性社会调查中,由于我们对研究对象比较陌生,首先是要了解它,然后归纳特征,建构理论分析模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
(2)对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探求原因
社会调查不仅仅满足于对社会事实进行描述,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事物现象的原因。
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一般分为个性解释和共性解释。个性解释是对特定事物的特殊性或独特性的解释,它一般与实地研究、个案研究相联系,适于说明现象的独特性,有助于从具体的、特殊的现象入手发现事物的普遍性,科学解释需要从个性到共性,从个别到一般。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共性解释,共性解释是试图找到对某一类型行为和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旨在用最少的原因变量,最大限度地解释因果关系的一般模式,一般来说需要调查大量样本以便说明事物的普遍规律性。共性解释包括因果解释和功能解释,简单来说,因果解释是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