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竞争、集中和效率的关系研究——对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市场考察(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货币银行学,
作者: 黄隽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68000版次: 1页数: 235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007963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竞争、集中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的规律。作者运用度量银行业竞争和效率的模型,对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数据进行计量和经验检验。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竞争、集中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的规律。
作者运用度量银行业竞争和效率的模型,对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数据进行计量和经验检验。本书提供的证据显示:(1)银行业的基本业态是垄断竞争;(2)银行业的竞争可以和集中并存;(3)银行的竞争与银行的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 (4)在一般情况下,竞争可以促进银行的效率提高;当竞争到达白热化(过度竞争)时,竞争与效率会出现负相关关系。
本书在深入了解国外学者研究前沿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对国外主流的度量竞争值的PR模型和度量银行效率的参数方法sFA模型进行适当调整。统计检验表明结果比较稳定。(2)对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一些反传统的结论 (3)比较中国台湾、韩国与中国大陆之间经济环境上的差异,对以上的结论做出了较好的解释 (4)在研究的基础上,为正在开放中的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黄隽,女,1963年12月出生。1987年7月和1990年7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读访问博士一年,2006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理论与实践。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过《商业银行概论》等专著。曾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1章 导论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方法、框架及样本选择
三、内容概要、论文结构及力图做出的创新
第2章 国外银行竞争文献评介
一、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竞争理论的发展概况
二、银行业最佳的竞争框架
三、竞争的银行业特点
四、小结
第3章 银行竞争和集中的度量
一、理论及模型
二、韩国的经验研究
三、中国台湾的经验研究
四、中国大陆的经验研究
五、小结
第4章 银行效率的度量
一、理论与模型
二、中国台湾的经验研究
三、韩国的经验研究
四、中国大陆的经验研究
五、小结
第5章 银行竞争、集中与效率关系的经验研究
一、银行竞争、集中与银行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结论分析
三、银行竞争与银行效率的关系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2章 国外银行竞争文献评介
人们关注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金融系统正在进行的合并风潮怎样影响竞争。在本章中,在介绍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些年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文献回顾,从整体环境上对竞争、集中及效率和稳定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进行评介。关于具体度量方法方面的文献,将在每章的模型选择时进行介绍。
一、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竞争理论的发展概况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逐步建立形成的。1938年,梅森(Mason)在哈佛大学开始对市场竞争过程的组织结构、竞争行为方式和市场竞争结果进行经验性研究.1940年克拉克(Clark)发表了《论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有必要明确有效竞争的概念。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手段。1959年,贝恩(Bain)对作为市场结构形成要因的产业集中、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规模经济等以及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哈佛学派将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SCP)的分析框架对市场关系进行度量,认为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一理论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就越激烈,就越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就能基本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基准之一的利润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哈佛学派认为,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少数企业间的共谋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在与哈佛学派的论争中发展起来了,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