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望理性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吴士余著
出 版 社: 上海远东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309000版次: 1页数: 394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06523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辑入了作者四十余篇散文,这些文章广涉政治、历史、文学、文化、出版诸领域,诸如,考量知识分子话语,演绎中国红色文学经典,批评新时期非理性创作倾向,甄别文论界的终结批判,阐释传统民主范式,解读美国精神,陈述表象历史,寻找城市记忆,剖析中国图书出版的文化走向等,均是在文化体验的基础上达观理性的认知。
内容简介
本书收文四十余篇,辑为“三联评论”、“文学笔记”、“出版偶识”。首辑是笔者时任《书城》杂志主编时撰写的专栏文章,权作“三联评论”学术随笔的小结;二辑诸篇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及思潮的评析,对外国经典文学的比较;三辑则是议论中国图书出版,探讨改革。
作者简介
吴士余,1945年9月出生,浙江镇海人。资深出版人,文学评论家。曾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兼《书城》杂志总编辑,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副总编辑。现任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名人协会常务理事。
治学三十余年,注重感性审美经验与形而上思考的结合,探究中国小说叙事与中国文化图式的思维同构规律,言说自成一家,开拓了中国小说美学研究的新路径,为汉语学界认同。出版学术著作有《中国小说美学论稿》、《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学叙事》、《小说形象新论》、《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文学,现代人的思考》,学术随笔《守望理性》、《边缘阅读》等。生平及事迹先后列入《中国新文学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辞典》(英文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辞典》(韩文版)、《世界名人录》(香港版),1999年获“世界文化名人奖”(香港),2006年获上海出版人奖。
目录
三联评论
顿悟思辨的散文书写
演绎红色经典
苦难中拥抱阳光
消费时代的文学叙事
现代文坛的“鬼才”作家
电子人的乌托邦幻想
传统范式的现代重构
解读美国精神
宣传:制造社会共识
人生体察与文化自觉
出版泡沫与政府规制
历史的评说
历史模型的人文考量
表象的历史陈述
史学的“世纪话题”
寻找上海
城市言说与记忆
文学笔记
“席勒式”与文学现代化
典型化法则别议
小说批评思维的“寻根”
文化人格的审美
文学:现代人的思考
探索中的彷徨
郭小川诗论初探
维尔特的政治诗
克雷洛夫寓言诗的真理性
对新民歌中“二结合”的反思
台湾乡土文学摭拾
神圣道德的叛逆与沉思
中外微型小说比较
《水浒》与《堂吉诃德》叙事结构异同
《水浒》研究述略
出版偶识
为出版社正名
书刊的消费价值
书刊出版的二重体制
书刊生产的“智力型”管理
面临危机的思索
活化选题意识
出版坐标:文化的积累、建设与传播
谈上海美术图书出版
再谈上海美术图书出版
线条表现的文学
华文图书走向世界
亮点,就在创造
后“非典”的作为
出版定位的文化思考
构建学术文化的出版高地
出版人的应对
让阅读融人生活
“百家讲坛”现象的思考
阅读印象
书摘插图
三联评论
顿悟思辨的散文书写
社会学家鲍曼从角色定位上,对知识分子作过如是解说: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是要“唤起人们的关怀、忠诚”、“从某一个领域的权威成为知识团体的政治、道德和审美的集体权威”(《立法者与阐释者》)。鲍曼把知识分子捧为知识权威似有自恋及“崇高化”的嫌疑,但称其是肩负着社会担当的群体却是恰当不过的。如何体现社会担当的自觉,西方学者又在群体结构上对知识分子作了细分。一是专业知识分子(福柯语),即知识分子的活动在自己专业研究的领域里对社会作局部干预;一是人文知识分子(曼海姆语),知识分子应加强与社会大众的关联,并超越阶级、专业学科的边界,将社会的正义与良知人格化。显然,后一种知识分子更关注公共领域的思想文化问题,其社会担当的自觉也有着更强的问题意识与启蒙意识。
擅长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家孙颐(代表作为《雪庐》、《烟尘》、《门槛》)对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意识有着真切的体察。当他转换文体的话语方式,以散文书写的叙述者身份关注社会现代性转型下的战争与和平、人的生存、虚拟经济的危机、克隆的科技伦理、文化的“终结”等问题时,他已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融入作家与思想者的角色之中。散文集《思维八卦》正是以一个充满着激情的人文知识分子身份,用思辨的个性化书写表达他对当下社会的诉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