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毒学

分類: 图书,医学,检验诊断,
作者: 陈敬贤 编著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480000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09848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为了在我国推广现代临床病毒诊断,本书首先简要叙述了最新的病毒学基本知识,其次详尽介绍了现代国外病毒诊断常用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然后再进一步逐个描述了当代对各常见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方法的主流知识。在实验方法方面,侧重于病毒培养和分子诊断。本书具有内容新、实用性强、实验方法详尽、与国外现代技术接轨等特色。
内容简介
病毒性传染病是当今人类感染性疾病巾的主要疾病。最近资料显示,近30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中,已明确病原体的约有60%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约50%的呼吸道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SAPS冠状病毒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AIDS和SARS流行,给临床医学和病毒学研究都提出了新的挑战。2003年以来从东南亚地区开始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经受到全世界关注。我国亦有大批家禽和少数个人受到感染,对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直接的威胁或损失。有很多病毒性疾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发病初期尤为如此,例如包括禽流感、SARS在内的不少突发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在临床上多以发热或重症肺炎的形式出现,发病快,病死率高。除了病毒本身具有的高致病性以外,诊断延误亦是重要原因之一。传染病的明确诊断依赖于病原学榆查,在当前,加强临床病毒诊断学的研究,已经是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种迫切要求。
过去25年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在抗AIDS需求的促进下,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针对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臣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常见病毒,已经有了一批疗效明确的特异性化学药物与免疫药物。由于大多数抗病毒药物价格比较昂贵,为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降低病人的医疗开支,也需要学习与推广病毒学实验诊断技术。
诊断病毒学涉及传染病学、病毒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我们应该尊重一门学科的科学基础。并且向其他的检验医学一样,在临床实践中从一开始就注重抓好严格的质量控制,使之能真正地为广大病人服务,为病毒性传染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治疗服务。
目录
第一章病毒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病毒分类学的进展
第三章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
第四章实验室设计与设备
第五章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第六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第七章实时定量PCR在临床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第八章一般方法学
第九章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
第十章支原体污染的根除
第十一章标本采集与处理
第十二章抗病毒药物治疗
第十三章流感病毒
第十四章副流感病毒
第十五章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十六章人偏肺病毒
第十七章腺病毒
第十八章麻疹病毒
第十九章风疹病毒
第二十章腮腺炎病毒
第二十一章鼻病毒
第二十二章冠状病毒
第二十三章肠道病毒
第二十四章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十五章乙型肝炎病毒
第二十六章轮状病毒
第二十七章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十八章巨细胞病毒
第二十九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十章EB病毒
第三十一章人疱疹病毒6型与7型
第三十二章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三章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十四章人细小病毒B19
第三十五章多瘤病毒
附录A与临床病毒培养有关的细胞或细胞株
附录B溶液的配制
附录C病毒滴定方法
书摘插图
第二章病毒分类学的进展
1.简介
与生物学中其他的领域相比,病毒学的分类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领域,而且仍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生物界普遍采用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奈(Linnaean)提出的将生物分为界(domain)、门(der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但是这在病毒学中难以完全照搬。加上许多病毒正处于不断的进化(evolving)之中,有关它们从分子到临床的许多信息几乎每天都会产生,不断要求对现有的分类学作出修正。与新发现的疾病相关的病毒核酸(DNA或RNA)序列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表,反映了病毒的进化正随着遗传物质的水平转移、同源重组等过程而加速。事实上,在所有的生物中,病毒的核酸序列具有最明显的多样化和某些罕见的特征,其基因组可能反映了一个已经失去的远古时代生命树的影子(shadow)。另外,从致病性病毒到存在于其他生物(从细菌到庞大的动物)的无害病毒,其数量是极其巨大的。随着现代检测手段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提升,随着人类对生物学各领域的研究不断推进,人们所认识的病毒数量还在不断地扩大。
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认可的病毒大约有2000种,其中能使人和动物致病的有650种左右。但是全球生物界各领域的病毒学家正在研究或追踪的病毒达到4万种左右。ICTV依病毒不同组成很多专门的研究小组,他们随时收集最新的研究信息,在合适的时候对该病毒的分类地位提出指导意见。ICTV命名的主要目标是病,毒的种(species),而一个种下面可包括许多关系密切的病毒,它们的基因组可以完全相同,或有少许不同。因此有的学者建议在种的下面,进一步区分为准种(quasispe-ties),但后者并无分类学上的地位。ICTV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电子数据来建立统一的病毒数据库,即IC~TVdB,后者于l993年开展在网上公开,2002年获得版权。现在ICTVdB主要的功能有两个:①提供一个随时了解病毒命名动态(特别是种以上)的便捷渠道;②作为各分离株原始数据的储藏所,以促进相关的研究小组对病毒的命名作适当的修正。
ICTV现在采用一种近似于林奈氏的分类法,将病毒分为目、科、亚科、属和种,它们的词尾分别是H-virales,种一viridae,亚种-virinae,属-virus。过去10多年中,有增加的低程度分类数据(血清型、株)有巨大的包容性。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1、2、3,现在认为是血清型而不是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