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欲望
分類: 图书,传记,外国政治人物,
作者: (法)耐著,蔡得誉,邵静芬 译
出 版 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5000版次: 1页数: 334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8625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萨科齐赢了,誓言重振法兰西荣耀。
——《华盛顿邮报》
他可以创造历史,迅速达到民众对于新路线的期许,替法国打造新世界角色。尼古拉•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将带来活力,朝气和胆识,大家最好系好安全带,准备上路!
——《华尔街日报》
法国人选择了改革!
——《欧洲时报》
预测萨科齐上任后将兑现竞选中做出的承诺,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就业率,变革劳动法等经济领域的改革。
——《回声报》
在对大选结果的评述中同样预测萨科齐未来将大力推行改革,并把这位传统右翼执政党领导人比作“没穿子的撒切尔”。
——《解放报》
把萨科奇的胜出评价为“闪光的胜利”,并对萨科奇在今后五年内锐意改革、重振经济,带领法国走出低谷做出乐观展望。
——《费加罗报》
内容简介
尼古拉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
萨科齐很早就从政,经历丰富。他1983年出任讷伊市市长,1988年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担任预算部长兼政府发言人,2002年担任内政部长,2004年任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2005年再次出任内政部长。2007年5月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任期5年。
萨科齐喜爱文学,曾先后撰写了《政治僧侣》、《证词》、《团结起来》等书。
萨科齐经历了两次婚姻,共有3个子女。2007年10月18日,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发表声明宣布,萨科齐与妻子塞西莉亚正式离婚。萨科齐成为法国第一位在任期间离婚的总统。
作者简介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传
法国首位移民后裔总统。
无论怎么看,尼古拉萨科齐都是一位出众的政治人物。
本书在法国和欧洲有着不小的影响。出版后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出版当月即告售馨,这在法国当代出版史上实属罕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幸运路
第二章 父亲的罪过
第三章 使命
第四章 平步青云
第五章 “我把他们全都给耍了”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私生活
第七章 耐依王国
第八章 塞西莉亚
第九章 慰藉帕斯瓜批准麦当娜演唱
第十章 学徒和他的两位师傅
第十一章 终于当上了部长
第十二章 与雅克希拉克的第一次决裂
第十三章 两位三十年的朋友
第十四章 魔鬼尼古拉
第十五章 党魁之争
第十六章 我成了自由人
第十七章 马蒂尼翁行动
第十八章 部长里的第一人
第十九章 《年度风云人物》
第二十章 三十年代价换来的一个加冕典礼
第二十一章 磨难
第二十二章 胆战心惊的一年
第二十三章 天蝎座
第二十四章 老鹿和他的年轻侍从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幸运路
门砰砰地响,说话的嗓门儿越来越大。他大声嚷嚷,她则是哭泣流泪。孩子们把惹人讨厌的喧闹声隐藏在记忆的最深处,却从未真正从中解脱过。接着有一天,雷声停止轰鸣,闪电也止息了。这时,他已不在那儿了。
不过,走的不是父亲,而是母亲。她忍无可忍,再也不能忍受她那放荡不羁、不可救药的丈夫的狂暴、花心和凌辱了。可能她正爱着他,但物极必反,现在她走了。她带着三个小男孩:八岁的纪尧姆、四岁的尼古拉以及还是婴儿的弗朗索瓦一起走了。
父亲是谁?他叫巴尔•萨科齐•戴•纳奇•博克萨。贵族出身。相貌漂亮、举止高傲、笑容迷人、甜言蜜语。从外表看,很讨人喜欢。当然,他的情况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他来自匈牙利这个欧洲中部的国度。那里上演过众多的冲突、悲剧和离奇的故事。这是一个被切割过的国家,那里的居民们讲的是一种来源模糊的语言。除了这些居民外,还有王子和传奇英雄:阿巴特(匈牙利国王)和他的战士们、马扎尔人、哈勃斯堡人……
在这动荡不定、混乱不堪的场景中,巴尔•萨科齐有着优越的地位。十六世纪时,他的祖先们在抗击土耳其入侵者的斗争中享有盛誉。他们中有一位叫米歇尔的,曾经被俘并遭杀害。他们捍卫自己的宗教、自己的土地和国王。为了表彰他们无畏的勇气,奥地利皇帝及匈牙利国王斐迪南二世重新封他们为贵族。并授予纹章:图案是配有弯形大刀的一条狼(这在总统竞选运动中也许可以作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标记)。
不可思议,却也并不让人惊奇的历史瞬间:四个世纪以后,他们的后代中有一位叫尼古拉的,他也将要去领导一场反对土耳其人的战斗,来阻挡他们进入欧洲共同体……
巴尔•萨科齐在阿拉蒂扬的一所贵族乡村住宅中长大。这里离布达佩斯有两天的行程,在左诺克市的北边。这是一座有六万居民的城市,在多瑙河的一条支流塞思河上。他们祖父和父亲都曾经是该市的副市长。他的父亲是一个地主,就像很多匈牙利贵族一样,他是一名新教徒。他母亲是一名天主教徒,部长曾经非常注意的跨宗教对话,其实在那时,就已经在家庭中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