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平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顾秀莲主编
出 版 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版次: 1页数: 36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60021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首届全国“创建平安家庭,促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高峰论坛共收到论文151篇。本书就是此次论坛的论文总结。内容涉及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创建平安家庭,促进平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工作,进行了交流和总结,并对社会转型期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家庭、社区、社会发展等逻辑关系,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社会学及社会发展理论,从社会不同的角度和不同侧面进行了学术和理论研究。
目录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和谐社会理论与矛盾学说
建立平权意识是建设平安家庭的关键——兼论大力发展家庭社会工作
增强家庭价值,强化和谐社会的家庭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平安家庭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有效防治家庭暴力是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
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夯实“平安四川”建设基础
深入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建设,推动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安徽省实施“平安家庭”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关子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着力点的思考
实施平安家庭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扎实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
建设平安家庭,促进社会和谐
创建“平安家庭”,建设和谐桃源居
以社区为平台,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社区化
“平安家庭”的科学内涵与创建路径
“平安家庭”创建的有效做法和创新方式
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与平安家庭创建
帮扶、帮教滚动管理,创建“平安家庭”
“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在创建平安家庭中的作用
论创建“平安家庭”的文化路径
创新平安家庭活动的几点思考
高官铺村“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探析——家庭平安意识在农村制度结构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创建“平安家庭”
法律规制下的性别平等是创建“平安家庭”的基石
开展“三基”工程,创建“平安家庭”
创建平安家庭与社会和谐
深化平安家庭建设,力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打造“平安江苏”
构筑平安家庭,共创和谐甘肃
依托“半边天”家园,创建“平安家庭”
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内蒙古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系
以“平安家庭”为切入点,建设“平安广西”
发挥优势,协同推进,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消除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构建平安和谐的家庭
以文明和谐为目标,以安定团结为中心,全面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
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浙江省宁波市“平安家庭”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立足维权,服务家庭,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顺昌
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平安家庭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
论“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做好个案维权,推进平安创建
以和谐文化促进“平安家庭”创建
创建“平安家庭”,共建和谐社会
实行“三抓”举措,创建“平安家庭”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创建“平安家庭”婚姻法律制度之设想
关于“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实践与面临的问题分析
“平安家庭”创建与和谐社会建设
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体规划,项目运作,扎实推进“平安家庭”建设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要下足六个工夫
立足“五依托”,注重“五突出”,扎实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
福建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助推四川平安建设
夯实创建基础,促进平安和谐
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平安家庭”创建形式,切实推进创建活动
创建“平安家庭”,促进社会和谐
立足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平安家庭”创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平安家庭”创建
后记
书摘插图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莫文秀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在全国平安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从2085年开始共同开展的一项群众性基层创建活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平安为主线,以“四防”(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四无”(无毒品、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为目标,致力于以亿万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各部门在多年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其基础有五个方面:
一、家庭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恩格斯对家庭的地位、作用有过深刻的阐述,他说:“个体婚制是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根据这种形态,我们可以研究文明社会内部充分发展着的对立和矛盾的本来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7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恩格斯所说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借用了生物学的概念,对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作了一个确切、生动的比喻。他指出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与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窗口,社会上千头万绪的“对立和矛盾”都能在家庭中反映出来,它们“本来的性质’’也源自家庭,因此,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离不开对家庭问题的研究。同样的,要研究社会稳定的问题就必须关注家庭的稳定、家庭的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