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古代随笔,
作者: 张小平评注
出 版 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1字数: 650000版次: 1页数: 757印刷时间: 2007/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962659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发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影响了元、明、清各代散文创作,对当代散文创作也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学习八大家散文创作经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提供一本错讹较少、明晓易读的古典名著读本,特推出本书。
目录
序言
韩愈
原道
原毁
争臣论
杂说(一)
杂说(四)
进学解
师说
张中丞传后叙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祭十二郎文
蓝田县丞厅壁记
柳子厚墓志铭
祭柳子厚文
祭鳄鱼文
讳辩
送高闲上人序
送石处士序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
曹成王碑
平淮西碑
答李翊书
送杨少尹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应科目时与人书
与陈给事书
与于寰阳书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毛颖传
圬者王承福传
获麟解
与汝州卢郎中荐侯喜状
子产不毁乡校颂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曾巩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书摘插图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考中进士,担任过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故后人称为“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的诗文大家,尤以散文的文学成就最高。
韩愈自幼父母双亡,“唯兄嫂是依”,因此刻苦读书,日诵数万言而不以为苦。其兄韩会当过起居舍人,颇有抱负,却被贬放韶州(今属广东)刺史。韩愈十岁随兄嫂去了岭南,但没过几年,韩会病死于韶州,十二三岁的韩愈又随嫂郑夫人护丧回到河阳老家。不久,中原战乱,大族纷纷南迁。幸亏韩家还有祖业田产在江南的宣城(今安徽宣城),于是其嫂郑夫人率百口之家避乱江南。稍稍安定的生活,给韩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后来在《复志赋》中写道:“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始专专于讲习兮,非古训为无所用其心。”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十九岁的韩愈离开宣城,来到京师长安应进士试。在京师应试的八九年间,韩愈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食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贞元四年、五年、七年三次应进士试失败,贞元八年(792年)才进士及第。这一年知贡举(主考官)的是兵部侍郎陆贽,梁肃、王础佐之,这一科进士取了三十二名,其中多人后来成了宰相(如李绛、崔群、王涯),史称“龙虎榜”。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考中进士的还要经过吏部的复试,及格后才能正式释褐做官,但韩愈于贞元九年、十年、十一年“三试于吏部,卒无成”,这是因为他没有后台。不得已,改应幕僚,先后投靠董晋、张建封于忭州、徐州。在他做幕僚的几年当中,藩镇割据,兵荒马乱,百姓为了逃避赋役,许多人投向可以“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佛、道。当时,“一僧所食,岁计约三万有余,五丁所出,不能致此”(《唐会要》引李叔明语)。照此计算,当时四十万的僧尼道士,就有二百万的农民来养活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