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前奏曲交响诗第三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理论/欣赏,
作者: (匈)李斯特 曲
出 版 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6-1字数:版次: 1页数: 85印刷时间: 2001/06/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302243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李斯特 (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和当时最伟大的钢琴家。他革新了钢琴演奏技巧,奠定了现代钢琴音乐写作技巧的基础,并创立了钢琴独奏会的表演形式。他首创交响诗的形式和以一、二个主题的变化发展构成整部作品基础的主题变化手法,从而启迪了瓦格纳歌剧中的“主导动机”体系。他还扩展了当时的和声语汇,有些晚期作品预示了90世纪的和声方法与无调性风格。当时被忽视的一些大师,如巴赫、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的作品由其联系文艺、社会名流带头宣传并鼓励演奏而使之重放光彩;同时代作曲家如柏辽兹、舒曼和瓦格纳的音乐由其介绍而得到传播。他还扶助许多青年作曲家,如格里格、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德彪西等。除700余首音乐作品外,还著书立说,有多卷论文与书信出版。他的革新招致了许多攻击,作品长期被认为技巧辉煌、内容肤浅,但他终究是位音乐革新家和继往开来的作曲家。父为埃策汉齐公爵管家和业余音乐家。他五岁时对钢琴发生兴趣,由父授教。幼时对教堂音乐和吉普赛音乐发生兴趣。8岁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并由此获得匈牙利贵族资助赴维也纳深造。师事贝多芬学生车尔尼与沙里埃利。在维也纳举行公演,贝多芬听后亲吻其额。1823年全家迁居巴黎,因非法国公民,被巴黎音乐学院拒之门外。遂师从雷哈和巴埃尔。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成功。1828年因失恋而患重病,巴黎报纸已登出他的讣闻。此后情绪极度消沉,几欲委身宗教,并厌弃演奏生活达一年之久。但同时想到自己过去所受教育不够,遂又奋起读书,接触到一些著名艺术家和拉马丁、雨果、海涅等文学家,对自己艺术生活深有影响。
1830年底结识柏辽兹并出席其《幻想交响曲》首演音乐会,遂学习其浪漫主义配器技巧。1831年首次聆听帕格尼尼演奏,对演奏又恢复旧日兴趣,并决心以钢琴音响重现帕格尼尼神奇的小提琴演奏效果。此时又结识肖邦。深受其诗情的音乐风格感染。1834年通过诗人德缪塞的介绍结识乔治桑和达古尔夫人,并与后者在瑞士及意大利偕居4年,其头两集《旅游岁月》即为纪念这时期生活而作。同年还在新建立的日内瓦音乐学院执教,并出版了一系列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力图提高音乐家在社会中的地位。1839~1840年间重返匈牙利,恢复了对吉普赛音乐的兴趣,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等匈牙利风格的作品。此后8年漫游欧洲,演奏声誉达到顶峰,所到之处无不受人喝彩。1843年起任魏玛宫廷乐长,也是他创作最丰盛时期,其中有前12首交响诗、《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b小调奏鸣曲》、两首钢琴协奏曲、钢琴与管弦乐的《死之舞》等;并修订了《高级练习曲》、《帕格尼尼练习曲》及头两集《旅游岁月》。还指挥了当代作曲家瓦格纳、威尔第、唐尼采蒂、舒曼、柏辽兹等人和自己作品的演出,使魏玛成为当时先锋派作品得以演出的地方。1853年原魏玛大公卒,继位者不关心音乐,其处境日趋艰难。1861年赴罗马,此后8年在罗马从事宗教音乐,但未受教廷赞赏。]865年受天主教神职,但未升为司铎。1869年应大公之请回魏玛教授钢琴,两年后又在布达佩斯任教。此后7年往返于罗马、魏玛和布达佩斯之间。
作者简介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