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张德胜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183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807648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原名《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于1989年由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乃笔者开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多年来教学相长的结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大势,与八年后由同一公司出版的《思人风云》是姐妹篇。前者处理传统时代的思想概况;后者跟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变化脉络。 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来源,支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达二千年,但自西潮掩至,加上现代化巨浪的连番冲击,儒家思想在洋务运动期间(1861-1894)还是一枝独秀,到了新文化运动之际(1915-1921),只在短短半个世纪之间,就已成为众矢之的了。其后国共内争,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儒家思想就更命途多蹇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势日盛,中国共产党已意识到须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之下,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肯定要背负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目录
简体版自序
儒家伦理、社会学与政治秩序——序张德胜著《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原版自序
第一章 规范的挑战
一、提问与思想方向
二、失范的社会
三、春秋战国的失范情况
四、失范与社会变迁
第二章 儒家的回应
一、规范问题与规范回应
二、孔子学说的规范特色
三、规范共认与礼治秩序
四、规范内植与个人修养
五、秩序自家庭开始
第三章 儒家以外的回应
一、法家思想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
二、法家的霸术及强制秩序
三、道家的自卫机制与自然秩序
四、墨家之草根本色及尚同秩序
第四章 儒家思想与社会控制
一、意识形态与社会控制
二、国家意识形态的竞逐
三、国家意识形态与儒学全方位化
第五章 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一、动乱创伤与秩序情结
二、和而不同
三、节情敛欲
四、贱己贵人
五、对等回报
第六章 佛道伦理与秩序情结
一、儒道佛三家思想之消长与交融
二、道佛思想对儒家伦理之补充
三、道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四、佛家伦理与秩序情结
第七章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秩序建设
一、传统社会秩序的基础
二、现代化带来的转变
三、法治与市场的局限
四、由社群主义说到儒家思想
书摘插图
第一章规范的挑战
一、提问与思想方向
梁娥(Sussane Langer)在她那本口碑甚佳的《哲学的新钥》中,开宗明义就阐述了提问的重要性。她说:“问题的提法,不单规限而且引导答案的答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她认为,一门哲学的特色,是由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所认定的答案决定的。答案只是一堆事实,问题则提供一个架构,将事实的图像显示出来。
记不起谁说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比找到正确的答案更为重要。的确,找答案只不过是寻宝过程,只要有了大概的图址,你寻不到,别人可以寻到;今日寻不到,迟早可以寻到。然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足以指引努力的方向,开辟新的活动园地。长久以来,不少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看着果子掉下来,视作理所当然,有些人甚至会被果子直打在头上,大概也只咒骂几句了事。可是牛顿问:“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这一问,便揭开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序幕。
以泰勒斯(Thales)为代表的希腊早期的哲人所提出的问题是:宇宙的一切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这一问,就铺开了日后希腊思想发展的路向。它指向自然,而且是分析性的,落点投在事物的普遍方面。这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哲人(特别是孔子)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不同,而且是南辕北辙。孔子的问题指向社会,而且是综合性的,落点投在人事的具体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