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学勤传—从新四军走出的电影明星
分類: 图书,传记,娱乐圈/影星/歌星 ,
作者: 张开明著
出 版 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60000版次: 1页数: 293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99836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庞学勤是从新四军走出来的、新中国培养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影坛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本书记述了潘学勤从儿童团员、文工团员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的不平凡的艺术人生,庞学勤与杨洸的银幕生涯、婚恋生活和忠贞爱情,以及庞学勤的光荣与梦想、成功与辉煌、坎坷与不幸、执着与坚定,展示了他的艺术造诣与人格魅力。全书充满了热情厚重的情感,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并配有丰富的历史照片与剧照,图文并茂,是一部具有深厚的感染力和较强的可读性的名人传记。
内容简介
庞学勤是从新四军走出来的、新中国培养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影坛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庞学勤传——新四军走出来的电影明星》一书形象生动地记述了他和夫人杨洸两人的艺术人生,使我们重温了他们奋斗的足迹、事业上的成就;同时也让我们一窥那已经逝去的历史的一个侧影。
作者简介
张开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8年参军,1987年至1989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工作系进修。历任解放军骑兵五师和北京军区守备二师党委秘书、组织干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处长、中文系副主任。1991年转业,先后任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征研一处处长。副编审。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从1970年开始发表新闻与文学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黄逸峰传奇》、《方方——南粤大地的儿子》、《追寻电台台长》(与人合作)、《白洋淀传奇》、《多梦的群楼》和中篇小说集《绿月》等。
目录
序
楔子 生命的华彩乐章
第一章 烽火年华
1.文工团里的“儿童团员”
2.到敌人前沿去
3.“猎枪”与“美酒”
4.“李闯王”的启迪
5.“围城”轶事
6.“我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
7.啊,“大春”
第二章 解放号角
1.涟水保卫战的“宣传员”
2.“哥仨好”
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4.一部轰动盐阜区的“土电影”
5.当了一回“牛公道”
6.又是腊梅吐香时
第三章 进军江淮
1.“车辚辚,马萧萧”
2.五个“第一”的故事
3.美好的记忆
4.淮海前线的“乡音”
5.“土八路”进城
6.他当上了指导员
第四章 明星的“摇篮”
1.“黄埔一期”
2.谢铁骊:“庞学勤的《紧急集合》好”
3.相识,相爱
4.由北影至长影
第五章 银幕新秀
1.教授的女儿
2.“老战士”与“能不够”
3.婵娟,婵娟
4.电影“处女作”
5.孙维世紧紧地搂住了她
6.“仇敌”和“第十二夜”
第六章 奋进者之歌
1.面对波涛滚滚的黄河
2.惊险一幕
3.“挣不断的红丝线”
4.“牵手”
5.从“秀姑”到“二妞”
6.真实的“王冬燕”
7.可爱的“小翠”
第七章 艰难岁月
1.眼底,大面积出血
2.慈父,为女儿四处求医
3.“人间知己”
4.“‘越’来越‘好”’
第八章 蜚声影坛
1.边寨,燃烧着烽火
2.古庙,响起了悠扬的“钟声”
3.“东风”浩荡”“朝霞”满天”“炉火”正红
4.曲折与误会
5.“定格‘十字路口”’
6.“周总理来到了咱们厂”
7.“孔雀胆”,演红了半边天
第九章 历史性“超越”
1.导演的抉择
2.“谁说我演不好这类角色”
3.好搭档
4.鼾声,响彻服装道具库
5.友谊的使者
6.金山:“我太喜欢这个戏了”
7.“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
8.“光荣与梦想”
第十章 追求“本色”
1.英雄无畏
2.与李默然的第一次“握手”
3.一个陌生的角色
4.派头十足的“李忠民”
5.陪小平同志看电影
第十一章 特殊的年代
1.未能“启航”的“凯旋号”
2.曲折与坎坷
3.真情无限
第十二章 银海春潮
1.影城春晓
2.重返银幕
3.“银幕外的父与子,银幕上同一人”
4.“军功章里也有她的一半”
5.非常时刻
第十三章 欢乐的海湾
1.南下珠海
2.“他也正在追赶太阳”
3.幸福与温馨
4.“瞧这一家子”
5.“老兵新传”
6.永远的“小翠”
7.“东坎娃”的情怀
8.凝思与远望
9.友谊之花,迎着春风盛开
10.“新的历史起点”
附录:庞学勤、杨洸年表
后记
参考资料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烽火年华
1.文工团里的“儿童团员”
1940年的金秋十月,苏北平原应是菊花飘香、稻菽掀起“千重浪”的迷人季节。然而,由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顽固派韩德勤倒行逆施,肆意挑起战端,苏北大地硝烟弥漫,战火纷飞。10月3日,韩顽兵分三路向黄桥新四军驻地进攻。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部在陈毅、粟裕将军指挥下,英勇奋战,所向披靡,于6日取得了黄桥战役的重大胜利。为配合此次战役,由晋冀鲁豫南下江淮、支援新四军的黄克诚将军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于10月4日自苏北淮海区挥戈南下,向盐阜区挺进,一举解放了庞学勤的家乡——苏北黄海之滨的阜东县(今滨海县)。10日,两军胜利会师之后,便联手开辟、创建了著名的盐阜抗日根据地。翌年初,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军部重建于盐城。
黄克诚部队到达阜东县东坎镇的这一年,庞学勤年仅11岁。同所有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他感到十分开心。在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家乡每逢“三”、“七”赶集(少数民族叫“赶街”),他曾多次亲眼看见穷人家的光屁股小男孩与小女孩,背后插着一个三角形的“草标”,就在那里卖啊,给一两毛钱也行,三四毛钱也行,被人领走了……如今,共产党、新四军的灿烂光辉照亮了阜东大地,穷苦百姓从此得到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不再卖儿卖女,并根绝匪患,可以有饭吃、有衣穿,享受太平与安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