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丛书青藏铁路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汽车与交通运输,铁路运输,
作者: 陈宗舜,张宪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15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2201647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21世纪,在古老的青藏高原上,钢铁长龙急驰而来——人们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青藏铁路上的高科技,是百年学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对未知世界探索而树立的永恒的里程碑! 本书是关于介绍“青藏铁路”的专著!
内容简介
21世纪,在古老的青藏高原上,钢铁长龙急驰而来——人们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靠的是现代科学与文明。科学创造了速度,科学创造了奇迹,科学创造了未来。
当我们坐在奔驰于蓝天白云下、雪山溪流旁的列车里,尽情享用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成果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为了在世界高原上能够架桥铺路,为了能够拥有第一列“飞行”在轨道上的列车,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为之奋斗了百年。他们中有不少人就长眠在雪山下铁道旁。
青藏铁路上的高科技,是百年学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对未知世界探索而树立的永恒的里程碑!
目录
第一章 天路直梦
1 话说青藏高原
2 青藏铁路的地理概况
3 路的企盼
4 西藏的第一条公路——川藏公路
资讯传真:“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艰难“筑路”历程
第二章 决策前后
1 第一次上马——奠定青藏铁路技术基础
2 第二次上马——因冻土而中断
3 第三次上马——创造人间奇迹
资讯传真:高原印记——记青藏铁路第三代总设计师李金城
第三章 冻土保卫战
1 何谓冻土
2 温室气体效应对冻土的影响
3 青藏高原冻土概况
4 冻土“保护神”——热棒
5 打破冻土隧道施工禁区
6 架桥——攻克冻土的高招
资讯传真:情系冻土——记青藏铁路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冻土科学家张鲁新
第四章 挑战高寒缺氧
1 缺氧之危
2 高海拔制氧技术
3 攻克高原病
4 高原列车
5 高原客车的供氧原理
第五章 保护高原生态
1 有效的环境监管体系
2 施工与环保
3 草场的养护
4 保护高原之肾——湿地
5 创建最清洁的“天路”
6 为野生动物寻找最佳高原通道
7 施工与野生动物保护
8 动物与人和谐共处
9 高原生态今如何
资讯传真:一、青藏铁路《环境评估报告》(节选)
二、高原主要珍稀动物
第六章 青藏铁路上的高科技
1 现代化的铁路管理
2 专为青藏铁路设计的救援车——吊臂平车
3 青藏铁路通讯设备填补输电工程技术领域空白
4 第一条应用GsM—R系统的铁路
5 青藏铁路列车上丰富的电信增值业务
6 拉萨火车站的高科技
7 雷达遥感技术的应用
8 高科技治污
第七章 天路通往西藏的美好明天
1 西藏自治区经济迅速与世界接轨
2 新经济增长点
3 内地人的商机
4 西藏自治区百姓生活的巨变
5 民工增收两亿多
6 增值的人民币
7 一条黄金旅游线
资讯传真:一、青藏铁路沿途好风光
二、尼泊尔热切期盼尽快与青藏铁路接通
书摘插图
1话说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北至昆仑山,西至帕米尔高原,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以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它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4000多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广阔的汪洋;30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森林茂密、气候湿热的低海拔地区。高原的形成只是近二三百万年的事,地质学上称它为“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直至现在,高原还在缓慢地上升着。
是什么原因使得一片海水变成今天高原的模样?我们还要从它的地质构造说起。
最早的青藏高原并不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一个统一的大板块,它是由5个较小的块体拼合而成的。这5个板块由北向南,依次是昆仑山板块、可可西里一巴颜喀喇山板块、羌塘一青南板块、冈底斯山一念青唐古拉山板块、喜马拉雅山板块。
上述5个板块在构造形态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在地形上,为南北不对称的山系,南陡北缓。南部通常是正常的浅海相沉积,北部为大洋深海沉积;南部有一条花岗岩类岩浆杂岩带以及与其共生的高温变质带,北部有一条断续的超基性岩带以及与其伴生的低温浅变质的挤压揉褶带;构造变形上南部宽缓而较轻微,为断块式脆性变形,北部变形紧密而强烈,属塑性搡褶。5个板块的推伏断裂均是一致地由北向南逆冲。所有这些共性反映出它们形成方式相同,与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也是惊人地相似。
按地质学的理论,5个板块的构造运动和形成时间有规律地由北向南依次变新,原本的汪洋大海逐次退去:昆仑山板块形成于2亿2千多万年前的“海西运动”,二叠纪末海水退去,成为陆地;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山板块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印支运动”,三叠纪晚期海水退干;羌塘一青南板块形成于1亿3千万年前的早期“燕山运动”,侏罗纪晚期海退成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