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

分類: 图书,建筑,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作者: 郑文武 著
出 版 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 311000版次: 1页数: 223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602992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章,阐述了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证运用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在理论方面,主要研究了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空间效应特性、权力特性和诉讼特性;在实证方面,主要研究了城市规划立法、城市规划编制成果法制化、城市规划刑事责任制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书中还通过一些实例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运用进行了说明。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为从事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的人员和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行政管理的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郑文武,1968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大学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规划),律师(资格),国家土地估价师,至今在《城市规划》、《人文地理》、《规划师》等刊物上发表有关城市规划、国土与房地产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共十几篇,现在政府机关从事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管理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基 本概念和研究综述
第一节 基 本概念
第二节 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国内研究综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总体设计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思路
第三节 文献资料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效应特性——基础理论探讨之一
第一节 空间效应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空间效应的实证事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权力特性——基础理论探讨之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规划的诉讼特性——基础理论探讨之三
第一节 西方城市规划的诉讼制度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诉讼特性
第三节 理论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规划立法的若干思路——实证应用探讨之一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规划编制成果的法制化——实证应用探讨之二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规划监督的刑事责任——实证应用探讨之三
第一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刑事责任的规定
第二节 我国城市规划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深圳的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实证应用探讨之四
第一节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第二节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发展
第三节 改进深圳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设想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出版补记
书摘插图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概念既是思维的起点——它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元素,也是思维的结晶——它凝结着人们在一定阶段上对事物认识的成果。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在逻辑学上有着特定的定义: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谓的特有属性,就是只为该事物所具有,而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所谓本质属性,就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詹眭。,
概念是分类的基础,也是研究的基础,更是创新的基础。在城市规划研究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基本概念的模糊性和多元性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正式的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之前,非常有必要对有关的概念,如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等进行简要的比较和讨论,以便为下面的论述进行铺垫性的分析,从而找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念。
一、城市规划
如果要从本质上和全面性地讨论城市规划概念,就必须首先讨论城市、规划的概
(一)城市
关于城市的定义方面,存在着一个模糊性和多元性的问题。因为城市是一种复杂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领域在涉及城市的研究时,通常只是从自己的专业概念出发去理解城市,而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这样,也就增加了有关研究工作的难度。对此,一些学者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哈维(David Harvey)指出:“人们在处理城市问题时遇到的难题,部分就是来源于城市本身的复杂性,但是有部分也是来源于人们无法正确地定义城市。如果人们有关城市概念是不足够的,也是不连续的,人们就不应该希望去正确地确认难题和找出合适的政策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