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概况

分類: 图书,地图/地理,国家(地区)概况,
作者: 《江华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 编写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40000版次: 1页数: 281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50856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江华瑶族自治县概况》根据国家民委的统一布置,由县人民政府组织修订。原书编写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次修订根据“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主要补充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所发生的变化,同时增补了原书中过于简单部分的内容。增补资料上限能追溯的尽量追溯,下限截至2005年12月。本书概要叙述了自治县成立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目录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古老的地质
二、多样的地貌
三、温和的气候
四、众多的溪河
第二节物产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矿产资源
三、森林资源
四、旅游资源
第三节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行政区划
第五节名胜古迹-
第二章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土地改革和山林处理
一、土地改革
二、山林处理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改革开放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自治机关的建设
第三节法制建设
一、制定条例
二、普法教育,依法治县
第四节新型的民族关系
第四章农业
第一节发展概述
一、粮食生产
二、经济作物生产
三、农业结构调整
四、规模农业
第二节发展农业的基本政策和方针
一、建设粮食作物生产耕作区
二、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三、减轻农民负担
四、支农、惠农政策方针
……
第五章林业
第六章工业
第七章交通运输
第八章邮电通信
第九章财政金融贸易服务业
第十章城镇建设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建设与水利水电开发
第十二章扶贫与农业开发
第十三章对外开放与横向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四章劳动和社会保障与残疾人事业
第十五章科技与教育
第十六章文化卫生体育
后记
修订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地理环境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位于南岭北麓,潇水上游,湖南省的最南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接壤。处东经111°25′45”~112°10′5”,北纬24°38′23″~25°15′45″之间。东北接蓝山县,北枕道县、宁远县,西抵江永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北纵长77.92公里,东西横跨72.5公里,总面积3248.7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59%。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古老的地质
自治县地处南岭东西向与湘桂南北向构造带的结合部,构造线方向以南北为主,以东北向和东西向为次。地层从元古界震旦系到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只缺失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和第三系。岩浆活动比较强烈,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受地质结构的影响,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地形复杂,水系发育,土壤类型多样,植被覆盖率高。
元古界震旦系和早古生界中寒武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岭东地区,呈北东走向,为浅海碎屑岩相沉积形成的石英砂岩、板岩和千梅岩。在岭西地区和岭东地区的清塘、小圩、大圩一带,广泛出露晚古生界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呈南北走向,覆盖在寒武、震旦系之上。中生界地层不太发育,只在沱江镇以东有零星的三叠系出露。岩性为页岩、长石砂岩、炭质泥灰岩。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在冯河与沱水两岸的河滩及阶地上有分布,岩性以沙砾卵石为主,是次生锡、钨、金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地质中有许多褶皱和断裂。褶皱有两大主要褶皱,即轴线大致呈南北向长74公里的桥头铺-沱江-涛圩复式向斜褶皱和长约32公里的清塘-大圩向斜褶皱。断裂也有两大主要断裂带,与两大褶皱分布基本相同。即桥头铺-沱江-涛圩压轴线断裂和清塘-小圩-大圩断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