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导读(中文专业国际学生用书)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张玲霞编著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56000版次: 1页数: 335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216929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文专业国际学生用书,按照文体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个部分,所选课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每一讲都有词语解释、作家介绍、作品分析等内容,并设置了相应的练习题目,以便留学生的需要。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撰写的教材,适合大学本科二、三年级使用。按照文体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个部分,所选课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每一讲都有词语解释、作家介绍、作品分析等内容,并设置了相应的练习题目,以便留学生的需要。
目录
诗歌
第一讲 闻一多与《死水》
第二讲 朱湘与《采莲曲》
第三讲 徐志摩与《再别康桥》
第四讲 戴望舒与《雨巷》
第五讲 卞之琳与《断章》
散文
第六讲 朱自清与《背影》、《荷塘月色》
第七讲 周作人与《故乡的野菜》
第八讲 丰子恺与《给我的孩子们》
第九讲 陆蠡与《囚绿记》
第十讲 梁实秋与《雅舍》
小说
第十一讲 鲁迅与《药》
第十二讲 茅盾与《春蚕》
第十三讲 郁达夫与《薄奠》
第十四讲 老舍与《月牙儿》
第十五讲 沈从文与《边城》
第十六讲 萧红与《手》
第十七讲 赵树理与《小二黑结婚》
戏剧
第十八讲 丁西林与《三块钱国币》
后记
书摘插图
诗歌
第一讲 闻一多与《死水》
二、作品分析: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节总结死水的“死”不可救药,令人失望;第二节从静态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第三节从动态上写死水的腐烂变质;最后一节以动衬静写出心中的激愤。感情慢慢积累,达到最高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死水即黑暗现实不存幻想,坚信丑恶断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作者没有真的绝望,而是痛恨这沟死水,要让它死亡。朱自清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闻一多全集序》)绝望中交织着希望,冷峻里饱含着爱国主义热情,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诗人把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同对反动统治者的恨交织在一起,真正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