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教科书*佛*法*僧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星云 著
出 版 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18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262457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信仰中心,从教主佛陀、教理经典、教团僧伽三方面了解佛、法、僧三宝乃整个佛教的总纲,是了解佛教真义的第一步。学佛者应由根本信仰——认识佛、法、僧三宝开始,继而参照修学佛法的次第,循序渐进,成就圆满无上菩提。
菩萨的意义内涵、实践次第以及修证方法,给予菩萨行者一个正确的依循方向。从观音、文殊、龙树、世亲、胜鬟、维摩等的事迹中,可以看到菩萨欢喜包容的慈悲性格和卫法护教的无畏精神;而现代高僧大德如太虚、慈航等,更一一树立了人间菩萨的楷模和典范。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佛的意义
第二章 如来十号
第三章 佛身
第四章 佛德
第五章 佛像的种类
第六章 他方佛名
第七章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第八章 法的意义
第九章 佛陀说法因缘
第十章 修学佛法的次第
第十一章 佛法的内容
第十二章 经典的来源
第十三章 译经事业
第十四章 僧的意义
第十五章 僧团的组成
第十六章 比丘尼教团
第十七章 六和敬
第十八章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第十九章 结夏安居
第二十章 弘法利生
下篇
第一章 菩萨道的起点
第二章 菩萨道的实践
第三章 菩萨道的次第
第四章 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第五章 智者文殊菩萨
第六章 普贤菩萨的大愿
第七章 地藏菩萨的事迹
第八章 弥勒欢喜佛
第九章 艺术家马鸣菩萨
第十章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第十一章 破邪的提婆尊者
第十二章 唯识家无著大师
第十三章 干部论师世亲菩萨
第十四章 胜鬟夫人的十大受
第十五章 《维摩经》与维摩
第十六章 童男与童女
第十七章 现代菩萨的性格
第十八章 现代高僧大德的风姿
第十九章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第二十章 总论菩萨道
第二十一章 圆满菩萨道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①,或取果言“阿弥陀佛”②,或取性言“毗卢遮那佛”③,取相言“卢舍那佛”④,取行言“释迦牟尼佛”⑤,取愿言“阿阙佛”⑥、药师佛⑦,佛佛各异。然而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无有差别,诚所谓“佛佛道同”,故有十种尊号,为诸佛的通号,称为“如来十号”或“十种通号”。
“十号”的意义列举如下:
一、如来: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即谓“如来”;也可译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粲。“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动;“来”是指佛陀的应化身,此“身”为救度众生“应化”而来。“如”是静态的,“来”是动态的,成佛以后本是动静不分、法应不二的,如《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因此,“如来”是说佛陀在如如不动的法身中,因悲悯救度众生,应化而来,故日“如来”。
二、应供:佛陀三祗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经过累劫的修行、度众,证断三惑⑧,超越二死⑨,积聚福德因缘,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的究竟佛果,堪受人天供养,故名“应供”。正如一个人把毕生岁月奉献给国家社会,一旦功成身退,理应受到国家的退休金赡养天年一样。
三、正遍知:又作正等觉者,即佛陀能正觉一切法,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佛陀能遍觉一切众,有别于二乘的自觉与菩萨的“虽正知而不遍”。由于佛陀的智慧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故名“正遍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