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考,语文,
作者: 《咬文嚼字》编辑部 编
出 版 社: 百家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180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0380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全国范围内广征细选高考作文典型错别字实例,《咬文嚼字》独家推出。
音扰别字100例,形似别字100例,义混别字100例,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
别让一个错别字破碎了你的梦想。
高频差错,专家讲解,讲练结合,短期见效。
内容简介
你一定在紧张地温课迎考吧。我们想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你谈一谈错别字。
所谓错字,是指在字的笔画、笔形或者字的结构上出了问题,看上去像个字,其实不是个字。比如“感染”的“染”字,有人把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多了一点,这就是个错字;“鲁莽”的“莽”字,有人把中间的“犬”写成了“大”,少了一点,这也是个错字。
所谓别字,是指本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外一个字。比如“窗前有一棵树”,“棵”字是专用于植物的量词,有人把它写成了“颗”,这个“颗”字就是个别字;“今天由代课老师上课”,“代”是代替的意思,有人把“代”写成了“带”,这个“带”字也是个别字。
可见,错字是无中生有,别字是张冠李戴。
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偶发性错别字。这类错别字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差错,甚至是一些可笑的差错。考生不是不知道正确的字该怎么写,而是在考场特定的环境中,精神比较紧张,不知不觉地造成的。比如,“我美美地吃了一顿饭”,有人把“一顿饭”写成了“一吨饭”。你说谁能有这么大的胃口?这类差错其实就是笔误,写的人静下心来一看,自己也会哑然失笑的。
另一类是高频错别字。不但张三出错,李四也会出错;不但高考出错,平时也会出错。可见这类差错是带有规律性的。比如,经常有人把“神舟”飞船写成“神州”飞船,他们没有注意,到“神舟”是怎么得名的,想当然地和“神州大地”联系起来;经常有人把“一副对联”写成“一幅对联”,弄不清作为量词的副、幅二字,到底该怎么区分。这类错别字如果不及时纠正,不但会影响到高考作文的成绩,还会关系到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
对于前一类的错别字,我们只想说一句话: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高考并不是终点。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当你踏进考场的时候,一定要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千万不要给自己增加压力。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你才能处于良好的思维状态,才能完美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于后一类的错别字,我们觉得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因为这类错别字的存在,说明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着弱点和盲区。一个对母语充满感情、对文化有着自觉追求的年轻人,是不能容忍这类错别字的泛滥的。为此,我们为你度身定做,编写出版了本书。这里收集的错别字,有些看来错得不可思议,但它们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却是真实存在而且反复出现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了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编写者力求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给你正确用字的明确的提示。我们相信,阅读本书不仅能让你高考受益,而且能让你终身受用。
祝你高考顺利。
目录
前言:和考生谈错别字
高考作文常见别字表
第一表
第二表
第三表
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
告别别字的三大战役
音扰别字战役
形似别字战役
义混别字战役
请你参加热身赛
不妨挑战名家
孤独与辉煌
生命的抉择
答案
余音:从邂逅到相知
书摘插图
告别别字的三大战役
音扰别字战役
本战役的目标是别字表第一表中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主要是受到读音的干扰造成的,所以称之为“音扰别字”。
其中既有音同的,如把“比比皆是”误为“彼彼皆是”;也有音近的,如把“吹毛求疵”误为“吹毛求刺”,“疵”读阴平cī,“刺”读去声cl;还有误读的,如把“戛然而止”误为“嘎然而止”,“戛”读音为jiá,有人误读为gá,结果也写成了“嘎”。
本战役采用改错题的形式,l00个别字共分为10组,每组10道题目。在每一道题目中,都隐藏着一个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
这一部分由王敏、黄安靖负责编写。
改错题一
1. 王大帅下棋喜欢找高手。一次,他跟我讲:“我从小就喜欢搬门弄斧,结果棋艺反而进步快。”
2.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自抱自弃的理由,相反,这倒应该是努力奋斗的动力。
3. 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然而,只知死记硬背不知融会贯通的现象彼彼皆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4. 这家制药厂排放的气体让人难以忍受,附近居民多次提出意见,厂家均不予理采。
5. 春天来了,清沏的湖水映照着柳丝的倒影,长途迁徙的鸟儿在湖边安下家来。
6. 这种邮票只发行过一次,当时数量就不多,现在过了几十年,剩下的已经是寥若辰星,非常宝贵了。
7. 课堂学习和课外社会活动其实是相辅相承的,对立地看待它们,完全没有必要。
8. 这问屋子大门朝南,东西有窗,周围空旷,毫无遮挡,只要太阳一出来,房间里就冲满阳光。
9. 华灯初上,小商品一条街上人来人往,穿流不息。喧闹的音乐,闪耀的霓虹,弥漫的都是热闹。
10. 后勤人员表示希望多听到批评意见,以便改进工作。他们说:“不怕吹毛求刺,就怕有问题自己还不知道。”
答案及辨析
1. “搬门弄斧”应为“班门弄斧”。“班”指古代有名的木匠鲁班。“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搬”是搬动的意思,“搬门”(也有人误为“扳门”)是不成话的。
2. “自抱自弃”应为“自暴自弃”。“自暴自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自暴”即自我糟蹋,“自弃”即自我抛弃。这里的“暴”是“损害”“糟蹋”的意思,与“暴殄天物”的“暴”同义。“抱”是一个以手相围的动作,既“自抱”又“自弃”不就矛盾了吗?
3. “彼彼皆是”应为“比比皆是”。“比”由两个“匕”构成,在古文字中,它和“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描摹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并肩而行。因此“比”的本义是并列、并排,由此引申出密的意思。如“鳞次栉(zhì)比”,指的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地依次排列。“比比”重叠,更突出密集。从时间上说,就是频频;从空间上说,就是处处。“彼”左半边是双人旁“彳”(读chì,意思是慢走),说明它的意思与走有关,本义指“往”,引申指“那”。“彼彼”不能叠用。
4. “不予理采”应为“不予理睬”。“理”即理会、答理。“睬”左半边是目,以目艮表示关注,意思也是理会、答理。所以“理”和“睬”可以构成“理睬”一词。“采”是个会意字,上半部分像手的形状,下半部分的“木”指结果实的树,两部分放在一起,表示用手摘树上的果子。因此,“采”的本义是摘取。
“理”和“采”不相干。
5.“清沏”应为“清澈”。“澈”是形容词,,义为水清,如“明澈”“澄澈”“莹澈”。“清澈”之所以误为“清沏”,是因为有人把“沏”读成了“澈”。其实“沏”的读音为qī,是动词,义为用开水冲泡,如“沏茶”。“清沏的湖水”是不可能的。
6.“寥若辰星”应为“寥若晨星”。“晨星”,早晨的星星。当阳光越来越明亮,在早晨能看到的星星会越来越少。“寥若晨星”指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辰”,原是特指二十八宿(xiù)之一的心宿,后来泛指星,“星辰”就是星的通称。“辰星”在古代是专名,特指心宿或水星。说“寥若辰星”就像说“寥若月亮”一样不合事理。
7. “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指的是两种事物之间具有同一性,是相互补充、相互促成的,其中的“辅”指“辅助”,“成”指“促成”。而“承”的本义是“捧着…‘接受”,后来引申出“继承”“承担”“奉承”等用法。“相承”有前后相接的意思,没有“相互促成”的意思。
8. “冲满阳光”应为“充满阳光”。“充满阳光”意思是布满阳光,“充”有满的意思。“冲(沖)”,本义是水向上涌流。“冲”还是“衙”的简化字,本指通途大道,可供疾驰,因而“冲”又可以指速度快,力量大,如“冲突”“冲撞”“横冲直撞”等。不论哪一种意思,都不能说“冲满阳光”。“充值…‘充电”“充耳不闻”等词语中的“充”也容易错成“冲”。
9. “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川流不息”的典故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即河流。孔子对时光飞速流逝的感叹演变成了“川流不息”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形容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无论是古义还是今义,连续不断的事物都以“川”为喻体。把“川”误写为穿越的“穿”,将导致词语的意思不清。
10. “吹毛求刺”应为“吹毛求疵”。“疵”读Cī,病字旁,说明与病有关,本义指小毛病,引申为过失、缺点。“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小毛病,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刺”读cì,尖锐像针一样的东西。“疵”隐藏在毛中,所以要刻意“吹”才找得到;若毛中有一根像针一样的“刺”,那是不“吹”也能挑出来的。
改错题二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介”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摧化剂。
2. 奖学金评选的结果出人意料,许多热门人选纷纷落马,他们对此错手不及,认为这种结果无法接受。
3. 不法分子的暴行引起了全社会公愤,舆论一致认为对那些极端分子一定要严惩不待。
4. 陆逊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以逸代劳,用火攻大破蜀军七百里连营。
5. 俗话说,穿衣带帽,各取所好。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己。
6. 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喜欢就是喜欢,难到不行吗?”
7. 他嘲笑我道:“看看你这虎头蛇尾的‘三板斧’作风,你的师傅不会是大名顶顶的程咬金吧?”
8你的态度一会儿同意,一会儿反对,如此出而反而、前后不一,让别人怎么能够相信你呢?
9. 当时学费都已经交清,而她却要半途而费,我觉得太可惜了,就决定去劝劝她。
10. 最近我们足球队的状态起浮不定,好起来能打败最强的对手,差起来会败给最弱的对手。
答案及辨析
1.“摧化剂”应为“催化剂”。“催”,催促,促使。“催化”,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催化剂”本是化学术语,借指能促使事物产生或发展加快的东西。“摧”,从手,本义是折断,如“摧眉折腰”。引申指破坏,如“摧毁…‘摧残”。写成“摧化剂”就没有道理了。
2. “错手不及”应为“措手不及”。“措”从手,本义指安放。比如“手足无措”,指手脚无处安放,形容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措”引申指安排、治理,比如“惊慌失措…‘不知所措”,都指没有应对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措手”,指着手处理,应付。“措手不及”则是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错”有交错的意思,“错手”可以理解为双手交叉,这是一种身体姿态,和处理、应付事情没有关系。
3. “严惩不待”应为“严惩不贷”。“贷”的下半部分是“贝”,表示与钱财有关,它的本义是施予、给予,引申指钱财的借入与借出,如“借贷”。“贷”还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推卸责任,如“责无旁贷”;二是指宽恕,如“严惩不贷”。这两个“贷”都容易写错,“待”只是众多错法中的一种,还有错成“怠”“殆”的。
4“以逸代劳”应为“以逸待劳”。成语“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主动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诱敌来攻,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待”指等待、等候。这是颇具智慧含量的战术。如果换写成代替的“代”,以安逸代劳作,就不符合这一成语的意思。
5. “穿衣带帽”应为“穿衣戴帽”。“戴”本义是把东西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比如“戴帽子”。引申指把东西放在面、颈、胸、臂等身体部位,比如“戴眼镜”“戴红领巾”等。“带”本义指束衣的腰带,是名词。后来引申出动词的用法,指随身拿着、携带。动词“戴”和“带”的区别有两点:一、“戴”的东西一定能贴身,而“带”的东西未必能放在身上,如行李、包裹等。二、“戴”东西的目的就是使用,一“戴”好就进入使用状态;而“带”东西却未必是要使用,也许是要把它们送到别处。因此,“戴帽”是把帽子放到头上,或遮阳或挡风或打扮自己:而“带帽”则是随身携带帽子,可能拿在手里,也可能放在包里,可能会用,也可能不用。“穿衣”与“戴帽”是同类,与“带帽”却明显不匹配。
6. “难到不行吗”应为“难道不行吗”。“难道”是个副词,用在反问句中,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难道”经常和“不成”搭配使用,比如:“难道就此罢休不成!”“到”,即到达。“难到”的字面意思是“难以到达”,不表示反问语气。
7. “大名顶顶”应为“大名鼎鼎”。“鼎”是古代炊器,商周时期盛行,多用为宗庙的礼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为传国重器,“鼎”因此成为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的象征,并引申出“显赫”“盛大”的意思。“鼎鼎”即盛大,“大名鼎鼎”指的是声名显赫。“项”本义是人头的最上端,引申出极、最的意思,如“顶好”“顶大”等。形容名气大也能用“顶”,比如“顶有名”,但这个“顶”是副词,“大名顶顶”是根本说不通的。
8. “出而反而”应为“出尔反尔”。语出《孟子. 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里的“反”指“返回”,“尔”是第二人称代词,指“你”,整句话的意思是从你那儿出来的,还要返回到你那里去。意谓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将如何对待你。后来指说了又反悔,或只说不做,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而”是连词,不能当代词用。
9.“半途而费”应为“半途而废”。“半途而废”指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废”是广字旁,与房屋有关,本义是房屋倾倒。倒塌的房屋常被遗弃,由此引申指废弃、废除,再引申出停止的意思。“半途而废”的“废”意思就是停止、不再继续。“费”下面是“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是花费,引申指消耗多、浪费等意思。“半途而费”无法表达半路上终止的意思。
10. “起浮不定”应为“起伏不定”。“起伏不定”指一会儿起一会儿落,不够稳定。“起”“伏”词义相反,两者并列对比,表示状态的变化与波动。“浮”指停留于液体表面,它跟“沉”相对。“起浮”就等于是“浮起”,“浮”和“起”都有往上的趋势,它们方向一致. 是不能称作“不定”的。
改错题三
1. 项羽破斧沉舟,造就了史无前例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2. 人类热衷于征服自然,但是每当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时,大自然都会进行无情的报负。
3. 连续破解了三道难题,大家兴致高涨,信心十足,决定一股作气,继续向下一道难题发起冲击。
4. 现在的商家越来越明白“雇客是上帝”“雇客是衣食父母”的道理,在客户服务上面花的力气越来越大。
5. “忘年交”,故名思义,是指忘记年龄、辈分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常指青少年与中老年人结交成为朋友。
6. 这个民族长期生活在深山峡谷中,形成了一种勇敢、淳朴的性格,他们的服饰也反映出粗旷、刚健的气质。
7. 足球比赛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瞬息万变、变换莫测,你很难预料进球会发生在什么时候。
8. 大多数人都喜欢新东西,但有一种人例外,那就是考古学家。对他们来说“换然一新”有时就等于“一钱不值”。
9. 毒品的危害是巨大的,短短几十天,这个年轻人就变得面黄饥瘦,失去了青春的活力。
10. 近些年来,出国的人数明显增加,留学的,经商的,探亲的,旅游的,不记其数。
答案及辨析
1. “破斧沉舟”应为“破釜沉舟”。“釜”就是锅。“破釜沉舟”,意思是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就让部队砸破铁锅,凿沉船只,表示不胜利不再回来。“斧”,斧头。“破斧沉舟”说不通。
2. “报负”应为“报复”。“报复”的“复”对应的繁体字是“後”,它的本义是返回。“报”的本义是根据罪犯的罪行依法给予相应的惩罚,后来又引申出返、回的意思。同样指“回”,“复(復)”强调的是从哪来回哪去,而“报”强调的是惩罚,是恶有恶报。“负”,上人下贝(钱财),人和钱财在一起,表示“依恃”“凭仗”。它没有“回”的意思,不能与“报”并列。
3. “一股作气”应为“一鼓作气”。语出《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论战”的名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打仗要靠勇气,第一通鼓能使土兵的勇气振作,第二通鼓±兵的勇气就衰弱了,到第三通鼓土兵的勇气就完了。曹刿对战事中时机与士气的分析极其精辟,后来就用“一鼓作气”表示抓住士气高昂的时机,乘势出击,一举制胜。可能受到“一股气”的干扰,“一鼓作气”容易误为“一股作气”。
4. “雇客”应为“顾客”。“顾”的本义是回头看。一般回头看总是因为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因此“顾”有注意、照管的意思,比如“兼顾”,又引申为拜访。“顾客”登门不是被某一类商品吸引,就是被某项服务打动,因此称之为“顾客”。而“雇”指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雇来的人不称“雇客”而称“雇员”。“顾”与“雇”意思不同,“顾客”不能错成“雇客”。
5. “故名思义”应为“顾名思义”。“顾名思义”指看到名称,就想到它的含义。“顾”本指回头看,如“瞻前顾后”,后泛指看,如“拔剑四顾心茫然”。“故”,作名词有事故、缘故等意思,如“不知何故”等;作副词有故意的意思,如“明知故犯”:作连词指因此,如“天热,故活动取消”;作形容词指原来的,如“故乡”等。“故名思义”让人不可思议。
6. “粗旷”应为“粗犷”。“粗犷”原来指行为粗野而蛮横,是一个贬义词,后来逐渐演变为褒义词,形容一种追求自由、狂放不羁的个性。“犷”左半边是“犬”,本指兽类的凶猛不驯。“旷”从“日”,本义指光明、开阔,如“空旷”,也可用于心理世界、精神层面,如“心旷神怡”。表示野蛮意义的“犷”字,才适合与“粗”字搭配。要提醒的是,犷,音guǎng,不读kuàng(旷)。“粗犷”之所以常常错成“粗旷”,和误读有关。
7. “变换莫测”应为“变幻莫测”。“变幻莫测”指变化无常,无法捉摸,这样的神秘状态一方面令人神往,另一方面又令人恐惧。这个成语中最关键的字眼无疑是“幻”。“幻”指奇异地变化。而“换”,本义是拿出东西与人交易。“变换”只是一般的更换,没有奇异之处,谈不上“莫测”。
8. “换然一新”应为“焕然一新”。“焕”左半边是“火”,本义指火光,引申作形容词,指光亮、鲜明。“焕然”就是鲜明光亮的样子。可见,“焕然一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特指那种光彩照人的、让人无法逗视的新。“换”指交换,是动词,而“然”是形容词词尾,是不能用在动词后面的。
9. “面黄饥瘦”应为“面黄肌瘦”。“面黄肌瘦”指脸色发黄,身体瘦削,这往往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肌”即肉,在先秦时期,“肌”特指人肉,“肉”特指兽肉。现在统称“肌肉”。“饥”左半边是“食”,表示与吃有关。“面”与“肌”都属人体部位,并列合理;“饥”是一种生理状态,与“面”并列是不恰当的。
10. “不记其数”应为“不计其数”。“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数量众多。“计”,左言右十,表示数数,所以“计”是计算、算账的意思。“记”,左半边是“言”,本义是以语言记住,引申指记录、记载。“不记其数”是没有记录那个数字的意思,至于那个数字是大是小,数量是多是少,都没有说明。形容数量众多,多得计算不清,必须用“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