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他者——法政学思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曹卫东 著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4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26680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政法学者关于政治他者的研究文集,包括从“Seres”、“Kitai”(Cathay)到“Tschina”、德国讽刺书札中的中国形象、哈勒和维兰的中国观、法的历史性与有机性、哈贝马斯之缘、法学论著的学习研究等。
作者简介
曹卫东:男,1968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等。曾先后到德国、荷兰、波兰、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或从事学术交流。
目录
一
从“Seres”、“Kitai”(Cathay)到“Tschina”
德国讽刺书札中的中国形象
哈勒和维兰的中国观
二
法的历史性与有机性
社会激进主义批判
阿多诺早期思想星丛:阅读笔记
夜读偶记
三
现代性:问题还是主义?
进步观念批判
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正义问题
“欧罗巴必须是文化的”
大学教育与文化认同
数字化幽灵与中国学术评价制度
四
哈贝马斯之缘(一)
哈贝马斯之缘(二)
文学语言与文学本质
哈贝马斯思想的全景展示
五
《合法化危机》编者前言
《曹卫东讲哈贝马斯》后记
《霍克海默集》后记
《启蒙辩证法》前言
《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序言
附录
德语世界的鲁迅研究
那山 那水 那酒
书摘插图
那山 那水 那酒
十月节的狂欢
两年的留学生活漫长而又短暂。金秋lo月,在即将回国的时候,我又到慕尼黑做告别游,不过,这次主要是冲着啤酒节去的。
我们一般都觉得德国人好啤酒,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德国各地的风俗差异颇大,莱茵谷的人似乎对红酒情有独钟,法兰克福一带则更喜欢饮用苹果酒。啤酒应该说是南德人最大的喜好。
啤酒节虽然在慕尼黑举办,但却是属于全德国,也被称为“十月节”,是德国最重要的民间节日。l810年l0月,巴伐利亚王室为王子卢德和黛丽丝公主举办盛大婚礼。王室为了显示自己的亲民风格,特意在城门前举办庆祝酒会,邀请全体市民一同欢乐。而l0月也正是大麦和啤酒花丰收的季节,人们用新鲜酿制的啤酒,在为王子祝福的同时,也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勤劳动。渐渐地,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啤酒节。
啤酒节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啤酒棚”,城市里,郊区旷野上,随处都可以见到各色各样的“啤酒棚”,从早到晚,没有一个不挤满了豪饮的酒客,男男女女,身着民族服装,单耳大酒杯不断碰撞,发出悦耳的声音。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德国人,此时焕发出来的是另外一番神态,生气勃勃,热情洋溢,甚至有些张扬了。从每个人的脸上和喝酒的气度中,你可以判断出他的职业、心情和人生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