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合同争议案件法律依据(新办案依据丛书18)

分類: 图书,法律,法律实务,司法实务,
作者: 《办理全国争议案件法律依据》编写组编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33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30505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主体法适用指引+配套法律依据。精深加工,化繁为简,轻松上手,查找便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办理合同争议案件的相关法律依据和法律适用疑难点,在编辑上着重突出实用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第一部分合同法条文及适用指引,是办理合同争议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第二部分是配套法律依据,是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用到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综合部分,收录了《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等与合同法紧密相关的基本法律、司法解释。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条文及适用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
第二部分 配套法律依据
一、综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999年12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
(1986年4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节录)
(1988年4月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7年7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
(2007年10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
(1992年7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节录)
(2005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节录)
(1994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节录)
(2004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
(1996年12月16日)
二、合同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后在破产程序终结前经人民法院允许从事经营活动所签合同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
(2000年12月1日)
三、合同纠纷诉讼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
(1994年11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
(1996年9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管辖权如何确定问题的复函
(1995年9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在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问题的复函
(1995年12月7日)
四、合同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节录)
(2007年3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节录)
(1995年6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
(2000年12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应如何适用定金罚则问题的复函
(1995年6月16日)
五、买卖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
(2003年4月28日)
六、赠与合同
七、借款合同
八、租赁、融资租赁合同
九、建设工程合同
十、运输合同
十一、其他合同
附录: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节录)
(2008年2月4日)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条文及适用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总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 平等原则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第四条 自愿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五条 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条 合法原则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 合同法律效力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九条 对合同主体的要求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第十条 合同形式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