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质量检验(第二版)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作者: 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编
出 版 社: 中国计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826000版次: 2页数: 533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4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62793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棉花生产加工、棉纤维结构与性能、棉纺知识、棉纤维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标准样品、试验误差与数据处理及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法规等基础知识,详细阐述棉花质量检验标准、质量要求、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各种技术参数和指标的试验方法和测试仪器等专业知识,对国内外棉花测试技术的发展也做了相应介绍。
本书可作为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教材,也可供棉花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棉花生产
第一节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第二节棉田耕作制度与主要栽培技术
第三节棉花的生长发育
第四节影响棉花生长发育与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棉花纤维及其副产品的利用
第六节世界棉花生产概况
第二章棉纤维结构与性能
第一节棉纤维结构
第二节棉纤维性能
第三章棉花加工
第一节棉花加工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籽棉预处理
第三节锯齿轧花
第四节皮辊轧花
第五节棉籽剥绒
第六节棉花打包
第七节轧工质量
第四章棉纺知识
第一节棉纺基础
第二节配棉与混棉
第三节棉纺工艺
第四节新型纺纱
第五节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棉纤维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第一节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状态参数
第二节大气相对湿度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
第四节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6529-1986)
第六章标准样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标准样品及其特性
第三节标准样品及其作用
第四节棉花标准样品
第五节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GB/T 13776-1992)
第七章试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试验误差定义
第二节试验误差的来源
第三节异常值的检验与剔除
第四节精密度概念及其应用
第五节有效数字与数字修约规则
第六节样本特征数及其计算
第八章棉花质量检验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节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第五节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补充资料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与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我国棉花检验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我国棉花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美国棉花分级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国外有关产棉国的棉花检验体制
专业知识篇
第一章GB 1103-2007(棉花细绒棉》
第一节概述
……
第二章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第三章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第四章 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第五章棉纤维成熟度试验方法
第六章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第七章 棉纤维断裂比强度试验方法
第八章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第九章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第十章原棉疵点试验方法手工法
第十一章棉纤维含糖试验方法
第十二章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 20392-2006)
第十三章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
补充资料国内外棉花测试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棉花生产
第一节 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一、我国棉区分布及其生态条件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大国,植棉历史悠久,植棉地区辽阔。分布范围在北纬18°~46°、东经76°~124°之间。东起辽河流域和长江三角洲,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西纵横4000公里以上;南自海南岛崖城,北抵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南北绵延3000公里。
按积温的多寡、纬度的高低、降水量多少等自然生态条件,将我国植棉区划由南而北、从东向西依次划分为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这五大棉区自南向北分布,热量、水分资源依次递减,各区之间在适宜品种类型、耕作栽培特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方面,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生产上,常把华南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统称为南方棉区;把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以及西北内陆棉区统称为北方棉区。20世纪80年代,又根据各大棉区内的地域差异,进一步划分若干亚区,并对各棉区宜棉程度进行了评价。
(一)黄河流域棉区
黄河流域是我国植棉面积最大的棉区,地域范围为:东至滨海,南至淮河,西以陇南为界,北自山海关起,沿河北省境内的内长城向西,顺太行山东麓向南,再经河南省境内的天台山(济源县以北)、山西省境内的霍山(霍县以西)、陕西省境内的北山(蒲城、凤翔县以北),直至甘肃南部的岷山一线。包括河北省(除长城以北)、山东省、河南省(不包括南阳、信阳两个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和北京、天津两市的郊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