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大民间工艺*

分類: 图书,艺术,民间艺术,
作者: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编
出 版 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164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3623803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石湾陶塑的第一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无论人物、动物或器皿,都致力于典型化的塑造,各种造型风格独具,较少雷同,达到“百物百形,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第二特色为胎壁厚釉层厚,目前釉色达近百种,这些釉色为石湾陶塑艺术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美感。技法多样性为石湾陶塑的第三特色,这里分成型技法、造型技法、产品的施釉技术等多种不同层面的创作方法,这里有传统的继承延续,而创新的部分为石湾陶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石湾陶塑艺术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
钟汝荣,男,1956年生于石湾,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从艺20多年来,擅长国画人物、花鸟和陶艺的创作,作品大胆创新、风格独特;先后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陶艺、书画展,作品多次获工艺美术大奖,被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出版有《钟汝荣陶塑集》、《钟汝荣、冼艳芬陶艺作品集》、《钟汝荣画钟馗》国画册等专集。
1984年,创作的《铁拐李搔痒》、《孟浩然》、《山鬼》等10多件作品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石湾陶艺展,受到广泛好评,其中《铁拐李搔痒》还被选为当届展览陶艺专集封面;1989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广州工艺美术精品展”中,他的作品被设立专室陈列展出,观众反应强烈,新加坡的报刊为此作了专题报道; 2004年,他创作的陶塑《钟馗乘龙》夺取了中国首届礼品大赛金奖,
2004年开展了大型陶塑浮雕文武门神的创作。这对高2.76米、宽1.45米的浮雕门神目前已进入制作的最后阶段,采用有500多年历史的南风古灶烧制成功后,将安装在石湾陶瓷博物馆大门上,并将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成型石湾公仔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石湾历史与社会文化
一、石湾陶塑历史渊源
二、石湾陶塑与岭南文化
三、石湾陶塑与粤剧
第二章 石湾陶塑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古代石湾陶塑
二、近代石湾陶塑
三、现代石湾陶塑
四、石湾陶塑发展之因素
第三章 石湾陶塑的艺术特色
一、石湾陶塑种类
二、石湾陶塑题材
三、石湾陶塑神韵
四、石湾陶塑釉彩 石湾釉色欣赏
第四章 石湾陶塑的工艺及材质
一、石湾陶塑制作工艺
二、石湾陶塑材质演进 手塑人物制坯过程
第五章 石湾微塑的发展与创新
微塑山公制作过程
第六章 石湾陶塑精品欣赏
第七章 石湾陶塑艺术家选介
第八章 石湾陶塑继承与发展
一、石湾陶塑本土特色的延续
二、石湾陶塑与城市的融合
三、壁画艺术为石湾陶塑注入新的活力
四、石湾陶塑创作新秀的崛起
五、柴烧与石湾陶塑的关系
六、石湾陶与台湾交趾陶的关系
七、对外文化交流
八、石湾陶塑的发展前景
第九章 石湾陶塑艺术价值与收藏
一、石湾陶塑的艺术价值“文革”时期石湾陶艺珍品
二、石湾陶塑的诗性表现
三、石湾陶塑的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一、石湾陶塑历史渊源
大凡天地万物,各有各的来处。佛山石湾陶塑的产生亦非凭空捏造而出的,而是有史书有实物来佐证的。说到石湾陶塑便离不开石湾窑,它们是一脉相承、唇齿相依。
佛山ct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地处岭南(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是国内最著名的陶瓷产区之一,也是当今最大、最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佛山在明清之际享誉为中国cc四大名镇”(景德、佛山、朱仙、汉口)和“四大聚”(即四个民丰物阜的都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话说石湾,古为村,隶属南海县佛山镇石州乡管辖,1951年佛山划归省辖市,1954年佛山市接管石湾村,将其改为石湾镇,现在则隶属于禅城区管辖。石湾窑出自石湾这是毋庸置疑的。孕育石湾的佛山也是毋庸置疑的,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为石湾陶塑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与软件基础。
石湾窑是南中国窑制的代表,其分布范围较广,通常指石湾江(东平河)东北
岸,大帽岗以西,海口以东,澜石以北约2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石湾西南临西
江,西可达肇庆、高要、德庆、郁南封开、梧州、南宁,JlIWi宙_清远、英德、
曲江、韶关、乐昌,沿河南下可通广州,交通运输极为方便。作为陶瓷生产基地,这里发现的古窑址所在地,通常指石湾镇以东大帽岗一带。该地陶土和岗砂蕴藏丰富,乃烧窑绝佳处所。但地形变迁很大,古代的江湾如今夷为平地。大帽岗为石湾最高岗,本来大帽岗紧挨东平河,现在已相距二里之遥。据附近莲子岗丰宁寺莲峰书院内清代《禁挖岗沙印砖碑示》,以及五显庙岗南、明永历年问《禁挖岗沙碑示》,不难明白其中道理,乃是陶工常年在这一带大量挖掘岗沙和陶土,致使岗顶逐年变低。石湾西北面的奇石村(现隶属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办事处),发现与石湾窑同期窑址,扩大了研究石湾窑的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