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研究第5辑
分類: 图书,外语 ,日语,日语教程,
作者: 彭广陆 主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41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005658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辑共刊发了19篇论文和二篇书评。论文的内容涉及语法、词汇、语音和日语教学。其中,有对共时现象的论证,也有对历时演变的考察,还有汉日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以及基于语言对比的翻译研究。
本辑以丰富的研究实例,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对比研究的方法。文章界定了对比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仔细观察”、“突显重要特征”和“了解在整体中的定位”,贯穿其中的精神是“思考”。这三个特征体现了论文写作的三个主要环节,即如何通过观察来选题,如何对语言现象进行描写以及如何对描写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该文探讨了语言研究中实例和内省例句的收集以及各自的用途。即,有关正误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的是语言规范意识;多项选择的调查,目的在于调查语言使用意识;而语料库调查则是用于了解实际使用状况。
这一辑的一个特点,是语言对比研究的论文较多,且涉及面较广。语言的对比研究,可以从共时的角度进行对比,也可以从历时的角度进行对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前者。语言的共时状态,有两种形式: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上的某个时代。我们常见的语言对比研究,是以研究者所处的时代这一绝对相同的时间段上的语言现象为对象进行的研究,然而作为一种可能性,完全可以对两个不同时间段的两种语言的使用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目录
卷首语
特约论文
言語の对照研究の方法
论文
上代日语与先秦汉语指示体系的比较研究
表全称义句式的中日对比研究——论[誰+VP]、[誰+VP]与“谁+都+VP”、“个个+(都)+VP”的差异
日汉韩处所成分的对象化与语言的主观化
动词的语义制约与语义功能
对日语手段复合动词的副词修饰的考察——再议“词汇性复合动词”与“句法性复合动词”
从词组学的角度看的多义结构
日语[NP+の』的转指问题
关于和形容词否定式搭配使用的考察
试论语料库调查和问卷调查在语法研究上的异同——以日语复合助动词为例
对主从句主语间的语义关系及从句谓语动词类别的考察——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
接续词的语义特征
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比较
表示尊敬的前语素及其构词情况的日汉对比研究
室町时代末之前的[不便(フベ)](1)——词义的形成、变化及其特点
语音学实验研究手段及其成果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果、假两摄和现代汉语韵母为“a/ia/ua”的入声字的日语汉字音
关于建立“中国学习者日语语料库”的构想
日译汉时的视角和文脉——[来][行]与“来”“去”
书评
评王忻著《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
《现代日语感情词研究》评介
书摘插图
上代日语与先秦汉语指示体系的比较研究
0. 交代几点背景
术语:本文采用“人称词”和“指示词”两个术语,不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其目的在于表明:人称词和指示词并非名词的替代;指示词不从属于人称代词,即不应该把指示词看做是代词的第三人称。这两个观点都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pronoun一词在欧美以及日本和中国形成的传统观念而提出的,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简言之,前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指示词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其重要性在于“在任何语言里代词都应是最早的词”;后者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称词和指示词之间存在着一种“若即一不即•若离一不离”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共性在于直接指示人和事物,差异在于指人还是指事物,其差异是非本质性的。这是“若即-不即若离-不离”的第一层含义。其第二层含义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而不是从属的。正是二者之间这种“若即-不即若离-不离”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在体系上得以互相渗透:一方面人称体系在指示词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指示词又作为人称词的主要来源之一或者转用或者转化为人称词。我们认为,不认识到指示词与人称词之间的平行关系,对历史上指示词与人称词的转用以及转化关系就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于术语,还有一点必须交代。关于指示词的用法,在日语中曾有过“现埸指示”和“文派指示”的两分法。然而,所谓“文派指示”并不能涵盖除“现埸指示”以外的指示词的所有用法。也就是说,这个两分法并不是描述指示词用法的精确的分类。为此,笔者曾经在拙文(1994)里提出用“知觉指示”和“观念指示”取代“现埸指示”和“文胍指示”。在此,我们用“直指”和“意指”表达与“知觉指示”和“观念指示”相同的含义。定义如下:
所谓现场,就是说话人使用指示词指示自己在知觉上已认识到的指示对象时,听话人或者已经在知觉上认识到,或者在知觉上可能认识到该指示对象的空间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