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临床,
作者: 马拴全,蔡国良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 548000版次: 1页数: 334印刷时间: 2007/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0662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重要分支。本书参阅了历代中医外科资料及现行执教的各种同类教材,并结合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临床经验,要点突出,适合中医外科学教学与临床工作者使用。
全书分上、下两篇,系统论述了中医外科的起源和发展、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方法及常见外科疾病的辨治规律,书末附有外科常用方剂,是临床医师、教学工作者、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用书。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的起源和发展
一、萌芽时期
二、分化外科时期
三、发展与形成时期
四、成熟时期
五、现代中医外科新进展
第二章外科范围、命名及分类释义
第一节外科范围
第二节疾病命名
第三节分类释义
一、总纲类
二、疮疡类
三、皮肤病类
四、肛门病类
五、肿瘤类
六、其他类
第三章病因病机
第一节致病因素
一、外感六淫邪毒
二、感受特殊邪毒
三、外来伤害
四、情志内伤
五、饮食不节
六、房屋损伤、劳倦
第二节发病机理
一、外科疾病与气血的关系
二、外科疾病与脏腑的关系
三、外科疾病经络的关系
第四章 中医外科辨证概要
第一节外科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辨阴证、阳证
一、阴阳是外科八纲辨证中的总纲
二、阴证、阳证的区分
三、局部与全身结合辨阴阳
第三节辨肿、痛、痒、脓、麻木
一、辨肿
二、辨痛
三、辨痒
第四节辨溃疡的形色
一、辨溃疡的色泽
第五节辨经络之所病
一、辨经络之所病
二、十二经气血多少与治法关系
第六节辨善恶顺逆
一、辨善证、顺证
二、辨恶证、逆证
……
下篇各论
附录外科常用方剂
书摘插图
上篇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的起源和发展
一、萌芽时期
根据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一百多万年前“原始”时期的人,就在祖国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着,他们在极端劣的生活条件下,与暑热、严寒、洪水、猛兽、蛇蝎、毒虫相搏斗,受到了许多外来创伤、肢折出血、感染和病害,迫使他们用草药、树叶等包扎伤口,拔除嵌入肌肤的异物,从而自然产季了原始的清创、整复、压迫止血等方法。对于肌表疔、疖、疮病等感染所出现的局部红肿热痛,用冷淤泥涂敷缓解症状,以后发展为用草药外敷。氏族公社后则用砭针、石器、竹刺、骨针、贝壳等原始工具,作为切开、引流的外科手术器械。如《山海经东山经》中说:“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代针。”郭璞注曰:“砭针,治痈肿者。”说明石针即“砭针”。这些原始的外科处理方法,便是中医外科的最早萌芽。
二、分化外科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后,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此时期已能冶炼青铜,生活生产有了进步,中医外科也不断积累了知识经验,从中医体系中逐渐分化出来,如公元前1324年甲骨文上有“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疮”等记载。郭璞说载有38种疾病,其中痈、疽、痹、瘿、痔、疥均为外科疾病。《周礼天官》篇已有“疡医”、“疾医”、“食医”、“兽医”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