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随想录》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195000版次: 1页数: 277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45098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随想录》是巴金先生晚年备受瞩目的最重要作品,自发表以来,各种研究和评论文章一直不断,这充分证明了它的思想活力和当代性,本书着眼于《随想录》之于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汇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随想录》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主要内容有梳理《随想录》与“五四”新文学精神传统的关系;发掘《随想录》写作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关系;在新世纪的思想文化语境下,《随想录》的价值评估;探讨《随想录》对当代知识分子人格建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的意义。
目录
巴金精神遗产探讨
巴金的精神遗产
“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
巴金的精神遗产
解读《随想录》
从鲁迅到巴金:《随想录》的渊源及其解读
《随想录》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随想录》:巴金暮年的伟大完成
痛切的情感记忆与不能对象化的《随想录
记忆历史文本/98——与周立民君商榷
在“误读”与现实责任之间的《随想录》
“噩梦情结”与“精神奴役的创伤”
真话与记忆、声音、书写的关系
《随想录》文本阐释的方法论创新
史料存真
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巴金最后的签名本
附录
巴金精神遗产探讨暨《随想录》出版二十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巴金精神遗产探讨暨《随想录》出版二十周年座谈会相关报道
《随想录》评介、研究资料目录(1980—2007)
编后记
书摘插图
巴金的精神遗产
洪子诚
虽然巴金先生已经102岁高龄,且多年一直住在医院;生命已基本上靠药物和外部干预支撑,因而,他的死对任何人都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但是,2005年10月17日他离世的宣告,仍让许多人伤心和震动。报刊、网络上大量文章和留言,并不完全是对一位知名或权位者去世的例行公事,我们看到许多来自内心的真诚表白。五千多民众自发给他送行的情景,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当今的中国,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的读者锐减,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已不是以前的年代(比如上世纪80年代)所能比拟,他们中的著名者曾有的“文化英雄”、“精神领袖”的身份,在公众心目中已经褪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巴金去世产生的反响似乎成为一个特例,由此也可以说明他在20世纪中国文学,在人们关于上个世纪的历史记忆中的重要地位。
巴金的功绩,当然是他长达七十余年的文学写作和文化活动。对于巴金作品文学价值的评价,这二三十年来文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他的文学史地位也发生高低错落的变动。但不管怎么说,26卷的小说、散文随笔、评论,10卷的译作,是他一生执着、勤奋劳作和他巨大创造力的证明。在20世纪,他是拥有最多读者,并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发生重要影响的新文学作家这一。他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寒夜》、《憩园》,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确立了难以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