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思考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东方早报》编
出 版 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全两册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78851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式思考》充分体现东方早报“申薪论坛”为百姓立言,发人人心中有而人人笔下无之言,评说新闻,言近旨远,余音常闻常新。
——丁法章(上海新闻学会会长)
说真话,说实话,东方早报“申薪论坛”做到了。
——朱学勤(著名学者、上海大学教授)
新闻总是有时效的,但有价值的新闻评论可以是永久的,相信这本《中国式思考》将不仅仅让东方早报“申薪论坛”的读者能温故面知新。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中国式思考》是一群职业新闻人每日辛苦劳作而酿出的思想之蜜,品尝它让人“清火,明目,养心,健脑”。
——沈颢(《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人)
内容简介
中国的崛起,重塑着全球的既有格局,改变了世人对中国因素的种种看法。
面对希望与挑战、成就与问题,中国人自己的理性思考尤为珍贵。
本书辑录国内数十位一流评论家发表在《东方早报》“申薪论坛”的重要作品,对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变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勃兴、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等重大话题所做的理性思考,为思考中国力量提供了独特视野。
目录
中国式思考(上)
序 马少华 普遍表达与专业判断——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一种描述
1 和平崛起
超越美国的时间表
中国崛起为世界作出巨大能源贡献
博鳌的新航向
中国“欠”世贸组织一场官司
中国和印度面临相同的“诅咒”
正在失去阳刚之气的社会
中国能从“美泰玩具事件”中学到什么
2 民生嘈切
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的关系
世界史视野中的经济与民主
切勿妖魔化“全民炒股”
中国股市正在成为“长期有效市场”
与新股民谈谈心
也与股民们交交心
70后、80后新股民为什么割肉抛股?
医改不能给“寄生阶层”留下空隙
中国家庭为什么不稳定了?
为何考生不能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
上大学报什么专业好?
舆论过度关注有害大学治理
消费主义会过早耗损中国的发展资本吗?
3 法治当道
网络民意不能作为订立法规的基础
司法腐败的病灶在司法行政化
检察官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第六十二条婚规”
行业协会腐败气息从何而来
设农民工陪审员易带来新的司法不公
舆论对黄静案有监督的权利
以平常心看官员开博
贪官悔过书“似曾相识”的背后
能否给检察官量刑建议权?
“秸秆放倒证”放倒了法律
没有当过法官可以做法院院长吗
4 人心不古
人的生存发展不受资源限制吗
社会精英的反差
中国企业和富豪不慈善?天大的误会
老教授的狗,小王子的玫瑰
道德与秩序危机中的“割肾救父”
乡土中国的道德遗产何以为继?
彭宇事件不应是不做好人的理由
同是“人才”,李俊和黎元江有什么不同
太多的下跪总叫人不寒而栗
镇坪失“虎”,政府失信,正义不容再失
公车管理思路应转向减少公车
“复古”风盛行扼杀民族创造力
5 摸着石头
被误读的张维迎
到底谁误读了张维迎
“原罪”到底是什么?
民企如何把握与政治的距离
“自由经济”真的损害社会公平吗
资本如何才能讲道德
宗庆后的失误还是由他自己埋单吧
6 世界镜鉴
英、美、日工业化时曾如何对待农民工
在美国中小城市怎样当市长
美国城市群内的竞争与合作
美国大学的要钱文化
美国家长怎样帮孩子选大学?
美国孩子们的“班干部”怎样产生
巴黎的墙壁要说话
贫穷只是感觉?快乐才会富有?
和谐社会从减少对立做起
美国汽车工业的“工会”之痛
想赚美元,就要学习丰田“好榜样”
新德里贫民窟的“贫困恶性循环”
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失败吗?
新加坡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
霍金密码:生命就是希望
看“新七大奇迹”如何发财致富
戈尔的“全球变暖”靠得住吗?
戈尔的“气候变暖”——政治还是科学?
4美分引起的罢工
萨科齐的爱恨情仇
中国式思考(下)
书摘插图
1 和平崛起
超越美国的时间表
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希望中国超越美国?从公开的研究和报道来看,是美国人。
在过去的50年里,没有一个中国领导人曾经做出过这样的宣示。1956年前后,雄心万丈的毛泽东曾经用钢铁产量来作为赶英超美的指标,不过,他的时间表也比较的长,他说,“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为了这段豪言,中国付出了“大跃进”的惨痛代价。
从此以后,关于中国将在何时超越美国的预言便大多是美国人给出的了。1992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后来出任过美国政府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预言,根据对中国GNP的购买力平价(PPP)估计,中国到2014年时可以在总产出上超过美国。萨默斯是出了名的“经济学神童”,他的“计算”在当时的欧美主流舆论界引起不小的震动。1996年,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对中国1994—2015年的长期趋势作了预测,他们声称:按PPP方法,以平均增长率为4.9%计算,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上升为美国人的25.6%,并在总量上超过后者。
1997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2020年的中国》的报告,报告认为,假设此后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从8.4%逐步减缓到5%,到2020年,中国的GDP也将大大超过美国。1999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出版新书《1999年:不战而胜》,他给出的中国超越时间是2019年。近段时间来,这个话题再度成为一个预测热门,《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10月份的报道中断定,中国将在15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商业周刊》则在日前把时间表定在了“本世纪中叶”。
这些铁齿铜牙般的预言,在中国读者看来,无疑是亲切而振奋的,你不能说这种“奉承”有多少的恶意,不过如果信以为真,则可能会陷入尴尬的苦恼。站在2007年的时间点展望,10多年前的萨默斯预言和兰德公司的预测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有对中美经济和全球现状有清醒认识的人们,都应该知道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