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成长中的区域突破现象的制度解释(J)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姜安印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136000版次: 1页数: 180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100688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转型经济中的“中国经验”有着众多迷人的现象,本书以其中的区域突破现象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经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本书的研究是基于对转型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在对转型经验的总结中,人们认识到我们对于身处其中的制度及其变迁知之甚少,但人们对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至少明白了制度是重要的,过去的制度积累同样是重要的;私有化同私人部门的成长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建立一个市场经济体制比建立一个计划经济体制要难得多,等等。
本书的研究是以“中国经验”的再认识为前提的。试验性、小型性、累积性、区域性是渐进式转型的特点,这些转型的具体特征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长性。从转型成长来重新认识“中国经验”,关键是要找到一个体制成长和经济增长的共同载体,这就是中小企业的成长。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第一章 转型成长:中国经济转型特征的新表述
一、转型经济概念的嬗变
二、从转型看成长:一个比较的视角
三、从成长看转型:一个综合的观点
四、小结
第二章 传统体制边际是转型成长的逻辑起点
一、传统体制的边际问题
二、转型成长的边际演进方式
三、小结
第三章 中小企业是转型成长的历史起点
一、企业理论的简单回顾
二、工业化与企业制度变迁中的中小企业
三、中小企业是转型成长中的市场中坚力量
四、小结
第四章 区域突破是转型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突破现象的界定和描述
二、区域突破现象的制度解释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传统体制边际是转型成长的逻辑起点
在经济转型理论中,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存在着一个“渐进转型不可能定理”,这一定理是建立在产权神话和价格自由化的神话之上的。随着转型经济的演变,人们终于认识到了激进转型在理论上犯的错误同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错误是如出一辙,两者都混淆了制度变迁中的可构建部分和不可构建部分,犯了把目标等同于结果的错误。但指出激进转型的错误并不等于知道了渐进转型的可能和具体途径。要使渐进的转型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必须回答的问题有:传统体制是否有体制的边际存在?在体制的边际上进行创新能否使、怎样使计划经济体制趋向市场经济体制?本章的第一部分准备解决这两个问题。本章的第二部分通过中国转型成长中体制变迁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一旦计划经济体制的完整性被体制转型所打破,体制的转型就进入到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新体制会首先在传统体制的裂缝中成长,原有的计划体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就会发生改变,新体制就会逐步地替代传统体制。这个过程是体制边际上的一系列调整过程,边际性调整保证了制度变迁的“适应性效率”。当按新体制运行的经济以自身的活力显示了其体制上的优势时,传统体制就会被逐步替代。
我们分析转型成长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在计划经济的边际上,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变量,我们把这些变量看做是自变量,我们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看做是因变量,“一个自变量的初始变化可以导致它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如果因变量变化相应地导致原来的自变量按照初始运动向同一方向变化,那么循环是积累的。这样,微小的初始变化可以放大,带有反馈的系统不断演化而不是实现均衡。如果反馈不断强化并放大原有变化,则可达到积累效果”。可以认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渐进转型的可能性就存在于这一循环积累之中。
一、传统体制的边际问题
要回答传统体制的边际的有无,以及这样的边际在何处的问题,要对传统体制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因此,我们的分析就首先从这里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