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资源保护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管理,
作者: 聂呈荣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288000版次: 1页数: 222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1430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探讨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污染问题、生物入侵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探讨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道路。全书分四个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介绍中国农业环境资源状况;第二部分阐述现代集约农业发展对农业环境资源的破坏,包括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人类历史上各种农业形态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现代农业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和生物入侵问题;第三部分即第五章,探讨现代生物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主要关注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第四部分探讨农业环境资源的治理、恢复与对策,包括第六章至第八章,分别介绍各种污染的治理技术、生态恢复工作和可持续农业。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书中分析了由于农业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包括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污染问题、生物入侵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提出了如何在发展我国农业的同时注意环境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实践,书中还探讨了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本书可供农业与环境资源领域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目录
第一章 我国农业环境资源简介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的概念
二、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三、环境资源问题的实质
四、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的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特点
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第三节 我国的气候资源
一、辐射资源
二、热量资源
三、降水资源
四、风能资源
第四节 我国的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我国的生物资源
一、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三、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第二章 农业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
第一节 历史上各种农业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一、原始农业
二、工业化前农业——传统固定农业
三、工业化农业——机械化集约农业
第二节 森林砍伐和草原植被破坏
一、森林砍伐
二、草地退化
第三节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概念与危害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
第四节 土壤退化
一、耕地沙漠化
二、石漠化
三、土壤盐碱化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一、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主要原因
二、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三章 农业环境的污染问题
第一节 土壤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
二、土壤污染物及污染源
三、土壤污染的基本方式
四、土壤污染的特点
五、土壤污染的危害
六、中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 水体污染
一、水体污染物
二、水体污染类型
三、中国几大水系的水体污染状况
第三节 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概述
二、大气污染的分类
三、大气污染源
四、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四节 酸雨
一、酸雨的概念
二、酸雨的分布
三、酸雨的形成原因
四、酸雨的危害
五、我国目前酸雨危害状况
第五节 农业面源污染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和种类
二、化学农药污染问题
三、化肥污染问题
第四章 生物入侵
第一节 生物入侵概述
一、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
二、生物入侵的模式和入侵过程
三、入侵种的一般表征
四、生物入侵的后果
第二节 发生在我国的生物入侵
一、生物入侵现状
二、生物入侵种的主要特点
三、引入途径
四、生物入侵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五、对外来种问题认识的不足
六、生物入侵的预防与管理对策
第五章 现代生物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第一节 GMO生物安全评价
一、生物安全评价的重要性、目的和任务
二、生物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生物安全的检测方法
四、国内外近年来GMO生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五、关于我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争论
六、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运作机制和对策
第二节 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二、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三、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四、结语
第六章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的治理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二、化肥污染控制
三、农药污染控制
四、我国目前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水体污染的治理
一、控制水体污染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一、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和控制途径
第四节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环境法规建设
三、加强防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体系建设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农业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四、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五、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六、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第二节 可持续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一、可持续农业思想发生的客观背景
二、可持续农业的舆论背景
三、可持续农业的定义
四、可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
五、可持续农业与各种农业思潮
六、可持续农业的实践经验
七、推行可持续农业的种种障碍
第三节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前景
一、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目标
二、可持续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三、可持续农业的试验成果
第四节 生态农业的原理和方法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
二、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三、生态农业实用技术
四、我国生态农业的组织与管理
第五节 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稻田生态农业模式
二、华南地区其他若干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第八章 生态恢复实践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原理
一、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三、生态恢复的过程、途径及标准
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第二节 生态恢复案例——现代集约农业下退化基塘系统的生态恢复
一、基塘系统的特点和生态合理性
二、现代集约农业下基塘系统的退化
三、退化基塘系统的生态恢复
四、基塘系统生态恢复实践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我国农业环境资源简介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的概念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围绕着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土壤、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动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如果按要素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矿藏环境、生物环境、星球环境、宇宙环境等。社会环境包括聚居环境(如院落、村镇、城市)、生产环境(如厂矿、农场)、交通环境(如车站、港口)和文化环境(如学校、剧院、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如果按功能分,环境可分为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和全球环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做了如下的界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可见,我国环保法规定的是一个“大环境”的概念,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秦大河等,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