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再崛起—国际比较的视野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作者: 丁学良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 260000版次: 1页数: 261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13095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以全球化为框架,讨论中国历史性再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原因、动力,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并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和预测,分析和评论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作者简介
丁学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历年来工作于哈佛大学本科生学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目前为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顾问。
目录
序言
一 中国经济历史性的再崛起及其薄弱部位
二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三 对印度尼西亚经济危机(1997—1998)的政治社会学观察
四 印度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五 中国内地迄今为什么没能出现大企业家?
六 为什么我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五个”?
七 中国的“三无”问题与防范发展中的“拉丁美洲化”
八 施行“良治”的三个关键政策
九 全球化时代的行政透明与公众参与
十 快速发展的大国如何建立应对突发事态的机制?
十一 当中国学生遇上西方概念:误解的三个根源
书摘插图
中国经济“再崛起”的含义
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这方面的外文出版物每天上市、陆续不绝,连众多几年前从不谈论中国事务的非华人也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问题专家”。幸运的或是不幸运的,我本人不算是这种“快速成才”的“中国问题专家”。我在这里对诸位所讲的,也许与你们平时在报刊上读到的绝大多数评论不一样。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0ded Shenkar在他新出版的一本书中论道:“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分水岭,我将这一事件比作美国在十九世纪晚叶的崛起。”来自国际上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中国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八点六。这是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大经济实体——亚洲的几个小经济实体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这样持续的高水平上。
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和国内的学术界和传媒界已有多种评价,最多使用的说法就是“中国的崛起”。但是我认为,把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定义为中国经济的“再崛起”要更加准确。因为直到1870年代为止,中国的经济总量都大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如果仅仅以工业产出在全世界工业产出中所占的分量来比较,1860年代的中国工业产出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十九点七,而当时的美国只占百分之七点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