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视野丛书(全六册)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俞吾金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共六册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2025324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大学者写小书,大道理通俗化,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十七大报告,释疑解惑社会主义理论难热点。
内容简介
《科学发展观》: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础理论出发,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阐释;深刻分析了整个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基础,从“科学”的概念入手,揭示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统一关系;又从“发展”的概念八手,揭示了变化与显现、动力与结构、外观与内涵的统一关系。进而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社会公正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共十七大核心思想。本书以规范性和事实性的张力为研究视角,把社会平等、社会公平、代际公平和社会共享作为和谐社会的道德语法规则,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追求公平正义、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问题。
《社会主义对资本力量:驾驭与导控》: 社会主义与资本力量之间的博弈,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轴心主题,是十七大报告的中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回顾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风雨,指出社会主义本质与属性的内在矛盾必然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力量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不是简单地消灭资本,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来建设社会主义:既充分利用与引导资本追求扩张的强大动力来驱动国民经济的囊展,又必须用社会主义力量来引导与驾驭资本,克服资本扩张带来的经济悖论,生态悖论与人的发展悖论;以人为本,将剩余价值复归于人的发展,建设起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书内容还包括:《文化软实力》、《资本与社会和谐》、《攵生态文明论》。
作者简介
俞吾金,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985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中华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目录
科学发展观
总序
重视对科学发展观的探索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经典作家的发展理论
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第三代领导人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社会公正论
总序
引言 寻找和谐社会的道德语法
社会主义重新启航
从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规范与历史的必然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语法
观念的冲突
何谓公正?从柏拉图到斯宾塞
三种社会秩序的逻辑
社会公正之诸原则
社会平等——完满的社会公正
平等主义复兴
罗尔斯:公平正义论
德沃金:资源平等论
阿玛塔亚森:能力平等论
终极平等:按需分配
社会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
何谓社会公平
发展机遇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
社会权利公平
以权利促公平
代际公平:为了明天的公正
红色政权拥抱绿色价值
生态意识:从可持续发展到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为了明天的正义
环境保护与绿色崛起
团结互助:共享的社会正义
从共同富裕到社会共享
社会共享:从家庭到社会
“人民之家”:瑞典的启示
社会和谐必须实现共享社会
社会主义对资本力量:驾驭与导控
总序
引言 伟大的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回顾: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资本与市场?
建国宏图:计划经济的功与误
改革开放: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的资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
一场争论:要素资本化过程的福与祸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实现条件
当代中国: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与属性: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敏感话题:何为“剥削”与“消灭剥削”?
“消灭剥削”的实现条件
科学发展观:走出资本扩张悖论的路径
走出经济悖论:建构共同富裕的网络型社会结构
走出生态悖论:从消耗型经济到循环产业链
走出人的发展悖论:从“单面人”到全面发展的人
结语 一脉相承与伟大创新——从马克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化软实力
资本与社会和谐
攵生态文明论
书摘插图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在解读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各种文本时,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这些文本毫无例外地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作了大量的论述,但对这一发展观所包含的两个基本概念——“科学”和“发展”的含义却缺乏任何认真的解析,仿佛它们都是一些自明性的概念,无需再做任何阐释。这种有趣的现象正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谚语——台风中心没有风。遗憾的是,在我们最期待得到阐释的地方,却见不到任何有意义的阐释;而在我们已经弄明白的地方,即不再需要任何阐释的地方,见到的却是连篇累牍的、不断重复的,甚至是过度的阐释。本章的叙事方式与上述文本截然不同:先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做出详尽的考察,然后,才对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作出论述。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分析
如前所述,在“科学发展观”这一表达式中,包含着“科学”和“发展”这两个基本概念。尽管这两个概念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其含义却绝不是自明的。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地不去管它了。这样的知识,既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因而无论怎样说来说去,都不能离开原地而前进一步。”人们通常以为,自己对“科学”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所以他们在探索科学发展观时,就轻易地把这两个基本概念放过去了。其实,熟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相反,正是这种熟知造成的自我幻觉会导致理论思维上的非批判的、麻木的状态。诚如另一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哲学思维应该从想当然的东西开始。所谓“想当然的东西”,也就是熟知的东西。这就启示我们,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考察之前,有必要先对“科学”和“发展”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实质性含义加以澄清。
……